A股中报披露进入尾声。
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A股上市公司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多行业景气度复苏。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30日17时,已有496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半年报,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8.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归母净利润2.18万亿元,同比增长0.46%.
其中,消费电子、半导体等多行业复苏信号明显,上市公司业绩加速回暖,但光伏、锂电等产业也因行业竞争激烈、产能周期等因素业绩承压。
与此同时,在监管机构引导下,企业主动分红意识大幅提升,中期分红金额创历史新高。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已有569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4年中期现金分红方案或预案,涉及分红总额超3101亿元。
“从长期来看的话,优质成长股,特别是具有业绩支撑的白马成长股,可能具有更强的增长动力。特别是经历了近四年的下跌,很多白马成长股跌幅已高达5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70%。从中长期来看,当前处于历史低位区域。”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杨德龙表示。
578家企业业绩增长超过100% 今年上半年多家行业龙头企业交出喜人的“成绩单”,其中,
中国银行“稳坐”A股业绩之首,是唯一一家归母净利润超过千亿元的公司。
整体来看,A股合计有34家企业归母净利润超过百亿元,剔除“中字头”在内的大型央企、银行后,
贵州茅台、
宁德时代、
美的集团、
五粮液、
紫金矿业和
比亚迪等多家实体企业也在“百亿俱乐部”之列。
不少企业作为相关行业中的“链主”企业,业绩强劲增长,也为产业链相关公司业务发展带来动力。
典型如
美的集团,上半年实现营收2172.74亿元,同比增长10.3%;归母净利润208.04亿元,同比增长14.11%。其中,
美的集团海外业务发展成效显著,上半年国外收入同比增长13.09%至910.76亿元,营收贡献率由上年同期的40.88%进一步升至41.92%。
比亚迪凭借旗下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和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大幅增长,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011.27亿元,同比增长15.76%;实现归母净利润136.31亿元,同比增长24.4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23.15亿元,同比增长27.03%。
从业绩增速来看,今年上半年合计2457家企业业绩出现正向增长,占比接近50%,其中578家企业净利润增长超过100%,32家企业业绩增速超过1000%。百利天恒-U、
五洲特纸、
金圆股份等多家企业成功扭亏。
高增长的背后,既有企业自身的努力,也有行业景气度回升的影响。
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电子产业的复苏。随着全球宏观经济温和复苏,消费电子、半导体等市场需求改善。已经披露中报数据的443家申万电子行业企业中,264家企业业绩正向增长,207家企业业绩增速超过20%。
包括
英集芯、
长川科技、
全志科技、
韦尔股份、
ST华微、
晶合集成等在内的17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增速超过500%;
工业富联、
立讯精密、
传音控股、
北方华创、
华勤技术和
歌尔股份等11家企业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规模超过10亿元。
“AI创新和手机市场温和复苏将引领消费电子行业成长。”
中金公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贾顺鹤认为,“短期来看,消费电子行业进入旺季,新机供给丰富,新兴市场具备增长潜力。长期来看,以苹果为代表的AI应用端加速落地,交互方式革新、功能升级、外观改款、闭源生态相辅相成,有望推动AIPC、AI手机新的换机周期,以及AI可穿戴新终端形态的创新。”
此外,受益于部分化工行业景气度上行,下游需求好转,
安利股份、
安迪苏、
金力泰、
鲁西化工等多家化工类上市公司业绩明显向好,业绩翻了数倍。公用事业企业业绩也纷纷报喜,
三峡水利,
华电能源、
黔源电力、
大唐发电、
上海电力上半年业绩增幅显著,还有不少能源企业成功扭亏。
与景气行业业绩增长相反,由于市场竞争持续激烈,此前炙手可热的锂电、光伏、储能等赛道业绩承压。
光伏领域,除了阳光能源逆势增长之外,
TCL中环、
中来股份、
京运通、
大全能源分别亏损30.64亿元、3.06亿元、10.85亿元、6.70亿元。此外,
隆基绿能、
通威股份两大光伏巨头,上半年分别亏损54.43亿元、31.29亿元。
锂电领域,除了被称为“锂电双雄”的
赣锋锂业和
天齐锂业双双由盈转亏外(
赣锋锂业亏损7.60亿元,
天齐锂业预计亏损48.8亿元至55.3亿元),其他锂矿或锂盐公司
永兴材料、
融捷股份、
中矿资源盈利也出现下滑。
中游的锂电材料领域,
新宙邦、
天赐材料、
贝特瑞、
杉杉股份、
容百科技,归母净利润也分别下滑了19.54%、81.56%、41.84%、98.27%、97.29%。
中期分红预案总金额超310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企业分红意识持续提升,A股掀起一轮中期分红“小高潮”。
截至8月28日,569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中期分红预案,分红公司数量创历史新高,拟现金分红总额超3101亿元,电子、医药生物、汽车等行业公司中期分红积极性较高。
今年3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提出,推动一年多次分红;国务院4月印发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
从整体规模来看,
中国石油、
中国银行、
中国海油、
中国石化、
中国平安等传统高股息率企业,现金分红总金额居于前列,总分红规模分别达到402.65亿元、355.62亿元、351.87亿元、177.68亿元、168.40亿元。
此外,民营企业的分红也越发踊跃,其中
迈瑞医疗拟10派现40.6元,合计分红规模超过49亿元。
双汇发展、
传音控股、
东方雨虹、
分众传媒等行业龙头的现金分红总金额也超过10亿元,分别为22.87亿元、16.94亿元、14.62亿元、14.44亿元。
从分红比例看,
老板电器、
中能电气、
弘亚数控均称,公司现金分红比例上限为不超过相应期间净利润的100%;
肇民科技中期现金分红比例上限为80%。另有多家公司拟分红比例在50%及以上,包括
丸美股份、
司尔特、
赛伦生物等。
此外,中期分红的企业名单中,还有不少是首次分红“成员”。如
方正证券公告,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48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不超过3.95亿元(含税)。这是
方正证券自2011年上市以来首次推出中期分红计划。
中国重汽、
平安银行、
上海能源也是近年来首次推出中期分红方案。
中国重汽拟每股派息0.66元,预计派息约18.22亿元,分红比例达55%;
平安银行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46元(含税);
上海能源拟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元(含税),预计派现金额1.45亿元。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在监管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加入到中期分红的队伍,增加分红频次,扩大分红规模,预计上市公司分红数量将持续增加,这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平稳健康运行。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