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砖五”到“金砖+”,高新兴最新消息,300098最新信息

《 高新兴 300098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从“金砖五”到“金砖+”
2024-10-24 18:25:00
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峰会具有特别意义。今年1月,沙特、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正式参与金砖国家合作,金砖成员国数量由5个增加到10个。因此,喀山峰会也是金砖国家大扩员后的首次峰会,同时代表着“大金砖合作”在国际社会的关注中正式开启更宏大的声量。
  23年前提出“金砖四国”概念时,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也许不会料到自己所创设的这一名词后来能够引起人们对世界进行重新认知以及全球经济力量展开重组的惊天效果。在奥尼尔的眼中,“金砖四国”特指的就是世界新兴市场,而之所以将四国从新兴市场中凸显出来,是因为它们当时各自携带着独特的风情符号:巴西是“世界原料基地”,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印度被视为“世界办公室”,中国被称作“世界工厂”。奥尼尔也由此预测,未来金砖国家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将大幅上升,全球化进程开始从西方主导阶段逐渐转向新兴市场国家崛起阶段。由于后来的事实证实或者较大程度上佐证了奥尼尔眼光的精准,奥尼尔由此赢得了“金砖之父”的美誉。
  观察发现,作为学术观察成就,奥尼尔其实不仅仅发明了“金砖四国”概念,他还提出了“薄荷四国”(MIST)以及“新钻11国”(Next-11)的独创性名词,前者包括墨西哥、印度尼西亚、韩国和土耳其,后者包括孟加拉国、埃及、印度尼西亚、伊朗、墨西哥、尼日利亚、巴基斯坦、菲律宾、韩国、土耳其和越南,虽然各自特殊含义不同,但与后两个概念至今还停留在学术层面完全不同,“金砖四国”进入和上升到了官方文本与表述之中。2006年,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外长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首次会晤,正式官宣“金砖四国”,且由此实质性地拉开了四国合作的序幕。
  之所以称为“金砖四国”,是因为由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的英文名称首个字母组合“BRIC”与英文发音中的“砖块”(brick)一词非常相似。四个国家虽然在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地理位置上存在着差异,但都是新兴市场经济体,且都是资源大国、人口大国和外汇储备大国,都希望借助“金砖四国”机制实现经济增长,提升国际影响力,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也正是这种共同诉求让彼此走到了一起。至2011年,南非(South Africa)的加入,“金砖四国”第一次扩身为“金砖五国”(BRICS)。
  除了一年一度的金砖国家首脑峰会外,“金砖五国”每年还定期举行外长、财长会议。此外,还有各种形式的官方非正式会晤,而这种会晤机制几乎完全对标G7,甚至可以说,“金砖五国”就是作为G7的博弈方应运而生的。
  20世纪70年代的第一次石油危机重创西方国家经济,为抱团取暖,在法国倡议下,美、英、德、法、日、意六大工业国于1975年底成立了六国集团,次年加拿大加入,七国集团(Group of Seven,G7)由此诞生,且自此之后作为“富人俱乐部”的G7一直控制着从世贸组织(WTO),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及世界银行等重大全球性经济与金融组织的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
  历史车轮行至本世纪初叶,新兴市场经济体凭借自身能量优势加速赶超,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其针对WTO、IMF等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而“金砖五国”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与扩员的。
  从“金砖五”到“金砖+”,成员数量的变化显示出的是金砖国家对全球经济贡献的显著提升。数据显示,扩员后的“大金砖”总人口约占全球人口的45%,经济总量约占全球GDP的30%,贸易份额占全球贸易总量的约20%。另据预测,2024年“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平均增速预计为4%,高于G7 1.7%的预期,以及世界平均水平3.2%的预期。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未来5年,“金砖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过40%,进一步超过与碾压G7。
  能源领域是“金砖国家”投资合作的活跃地带。就生产与出口而言,“金砖国家”分别占到了全球比重的40%和36%,并且主要石油能源大宗产品的出口国,以及全球大宗油气能源大宗产品的主要的进口国均在“金砖国家”行列。按照《能源合作路线图2025》,“金砖国家”目前已经成功开始了俄罗斯原子能公司提供主要设备的中国江苏田湾核电站一、二号机组、俄罗斯提供技术与设备支持的印度5座核反应堆、印度作为主要参与方参与投资建设的俄罗斯萨哈林一号项目、巴西美丽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以及南非红石100MW熔盐塔式光热电站等一系列能源项目的正式运营。同时,鉴于自身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球比重一半的现实,“金砖国家”将合作开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的绿色转型。
  数字经济是“金砖国家”一个深度合作的全新领域。遵循《金砖国家数字经济伙伴关系框架》,“金砖国家”不仅在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和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以及加大对大数据产业、物联网产业的支持力度与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等方面达成了高度的共识,并且就数字认证、电子支付、电子交易单据、数据隐私和安全、网上争端解决等许多数字经济前沿领域的话题形成了完整的合作框架。其中,最值得期待的是,金砖国家正在计划建立一个名为“金砖桥”的多变数字结算和支付平台,进一步弥合金砖国家金融市场之间的差距并增加互相贸易建立,目前数字结算和支付平台在“金砖国家支付工作组(BPTF)”指导下处于快速推进阶段。
  对外,“金砖国家”提出了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以及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发言权和代表性的集体呼声,从而引致了IMF、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结构变革的加速。数据显示,目前“金砖五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上升到了15.73%,在IMF的份额上升到15.62%,而且人民币作为新兴市场的唯一货币进入了IMF的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不仅如此,“金砖国家”还在“去美元”的道路上不约而同地迈出了坚定步伐,在印度与俄罗斯、中国与巴西、中国与南非、中国与沙特、中国与埃及之间都达成了采用本币进行双边贸易结算的协议,部分国家还创建了可以绕过美元控制的SWIFT(国际资金清算系统)的本币结算机制。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可以说是“金砖国家”取得的最大合作成就,这一已经运转10年的金融机构启动资金为1000亿美元,由最初的五个国家均摊。不同于世界银行、非洲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全球多边与区域开发银行的投票权往往由发达国家或实体主导,金砖国家成员国拥有新开发银行的平等票权,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一票否决其他国家的决定,而且无论是理事长还是银行行长都采取成员国轮流担任的方式。数据显示,目前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已经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96个项目提供了328亿美元的贷款。不仅如此,在吸收了6个新成员之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还将对马来西亚、阿塞拜疆等新的成员申请国敞开大门。
  最后要强调的是,虽然实际扩员后“金砖10国”的综合经济能量壮大了不少,但依然在与G7的博弈中处于弱势。目前,全球政治格局的“极化”色彩越来越显著,由地缘政治对抗所衍生出的国家力量不同归队的重组与集结态势愈演愈烈,且美国为首的G7话语权似乎越来越大;存量方面,虽然“金砖10国”在世界银行与IMF的影响力有所提升,但依然难以摆脱美国一票否决的制约,并且关键时候,G7还能“用一个声音说话”,在这种情况下,金砖国家无疑需要继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
  而一个可喜的成果是,喀山峰会引入了“伙伴国”地位机制,该机制倡导金砖国家可以与更多国家建立合作关系,不必需要后者立即成为正式成员国。因此,引入“伙伴国”地位将有助于“金砖国家”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促进经济和政治合作,增强全球南方国家的团结;另外,“伙伴国”地位机制也将使“金砖国家”能够与更多国家分享资源和经验,推动共同发展。资料表明,金砖扩员后,又有34个国家通过书面请求表达加入金砖的愿望,由此也印证了金砖机制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程度正在日渐增强和提升。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从“金砖五”到“金砖+”,高新兴最新消息,300098最新信息

sitemap.xml sitemap2.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