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10日举行的2024 vivo开发者大会上,vivo正式公布了蓝心智能AI战略,并发布了千亿级蓝心语言大模型、蓝心端侧大模型3B,带来了vivo自研的语音大模型、图像大模型以及多模态大模型等蓝心大模型矩阵。在操作系统上,vivo也有了新动作,其此次还宣布OriginOS 5手机系统更新、自研蓝河操作系统2全新升级。
当下,AI手机赛道火热,目前主流手机品牌均已“跑步”入场,并围绕AI大模型、操作系统、生态及应用等领域不断加码布局,手机AI之争愈发激烈。在这一背景下,vivo也在不断寻求差异化竞争及突围方式。
“手机厂商去年纷纷进入大模型领域更多是受大模型红利影响,而今年我们正在以AI重新定义、重构手机。vivo认为大模型在手机应用及交互领域有巨大的价值空间待挖掘。未来蓝心智能也将以蓝心大模型矩阵为技术底座,加速AI手机应用的‘破圈’。”vivo副总裁周围在现场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透露:“截至目前,vivo在AI领域已经投资超230亿元。vivo做大模型的发力方向是2000亿元以下的云端模型,在端侧模型做到技术领先,让百亿模型独具特色。”
AI手机竞争加剧之下如何突围? “AI手机”已经成为智能手机市场的热点话题。目前,全球头部手机品牌均在加速人工智能布局,并加大对AI大模型的研发力度,开启了一场空前的竞争。华为、vivo、OPPO、小米等均已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端侧大模型。
然而多种不同规格和功能的大模型的大量出现,也导致市场上出现了技术标准不一、用户体验参差不齐的现象。在这一快速发展且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中,如何寻找突破口,并推动AI竞争从无序走向有序,成为手机厂商们思考的问题。
“我们思考多年,并投入巨量资金坚持大模型等技术的自主研发,基于蓝心大模型技术作出了一次全新探索,即蓝心智能。”周围表示,以蓝心大模型为技术底座,蓝心智能通过系统深度融合,为用户持续构建更自然、符合直觉的交互,实现更强的隐私安全。
据了解,蓝心智能是将大模型技术与手机操作系统深度融合的个人智能,也是基于其大模型矩阵与OriginOS 5操作系统之间的深度整合,对手机系统体验实现全面重构。目前,其具备同声传译、模拟人声以及情绪识别等功能,并实现超15种语言的支持。
vivo表示,蓝心智能AI战略将向整个行业开放,推动AI技术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此外,vivo还透露了其在大模型端侧化方面的进展,推出了全新的30亿蓝心端侧大模型3B。这意味着AI计算可以在设备本地进行,减少对网络连接的依赖,同时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对于手机厂商打造更加自主可控的智能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vivo这一新战略不仅着眼于当前的应用创新,还深入到硬件层面。这是vivo在同质化AI竞争中寻求差异化路线的一次探索,也仅是一个开始,也将推动手机行业在AI竞争上步入‘深水区’。”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副会长韩举科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
在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看来,vivo在个人智能体的研发、大模型在多模态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标志着vivo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进展。通过引入先进的AI技术和自主开发的操作系统,vivo试图构建一个更为开放、兼容性更强的生态系统。蓝心智能AI战略的推出,也预示着手机行业正步入一个交互与应用创新发展的新发展阶段。vivo的举措或将激励其他手机制造商加速其在AI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厂商围绕AI生态建设方面的构建也将提速。
产业链企业加快联合布局 手机厂商在AI应用领域的拓展,也带动产业链企业的加速布局。蓝心智能AI战略正向手机、汽车等多领域加速覆盖。《证券日报》记者在大会现场看到,除了在手机领域的应用外,大模型加速“上车”。vivo的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在车载互联领域的应用也更加广泛,与操作系统深度融合。vivo还将推出“车载智能体”。
据vivo方面透露,目前vivo智能车载连接超过170个汽车品牌,覆盖超过8500款车型。
比亚迪、奔驰等多家车企与vivo在智能手机与智能汽车领域的互联创新上展开联合研发。大众集团旗下软件公司还与vivo成立了“手车互融联合创新实验室”。
此外,为实现智能车载、数字车钥匙技术升级,vivo牵头发起智慧车联开放联盟(ICCOA),推出的协议覆盖了市场上超过350万辆汽车。
周围表示,vivo未来将与更多企业共同探索更多大模型与手车互融场景的应用方向。vivo推出了蓝心大模型,也将进一步推动出行生态的场景拓展和能力升级。
随着消费电子与汽车行业持续升温,相关上市公司也在积极调整策略,寻求新的增长点,并推动大模型技术在车载应用中落地的基础。
捷邦科技方面表示,公司计划收购的赛诺高德的直接客户主要为
比亚迪、
领益智造、
信维通信等汽车整车厂商或消费电子公司,产品最终应用于vivo等消费电子及汽车终端品牌。此外,捷停车还在与腾讯车机-蔚来汽车、vivo手机进行相关停车场服务合作。
卓胜微称,公司的部分射频前端芯片产品可应用于汽车电子应用领域,同时正与手机厂商积极拓展通信基站、汽车电子、路由器等下游应用领域。
张孝荣认为,vivo此举不仅提升了在终端设备上的竞争力,同时也为其在车载互联领域再度夯实基础。随着vivo、华为等企业继续推动车载大模型技术的发展,预计会有更多上市公司加入这一生态链。这些公司将共同促进智能汽车技术的进步。同时,这也意味着产业链上的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以保持竞争力并抓住市场机遇。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