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8月5日电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有利因素增多人民币汇率弹性趋强 7月底8月初,人民币汇率运行态势发生新的变化,其中8月2日出现较明显升值,当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最大涨幅分别超过900个基点和1000个基点。外汇市场专家分析,最近,外部环境出现边际改善、国内稳增长政策加码提升市场信心等因素共同支撑人民币汇率低位反弹。展望未来,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有利因素有望增多,加之相关部门防范汇率超调的态度明确,人民币汇率有望更多地呈现双向波动的运行态势。
·上半年境内权益ETF市值创历史新高 近日,上交所发布最新ETF行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境内交易所挂牌上市的ETF数量达到967只,较2023年底增长9%,总规模达2.48万亿元,较2023年底增长21%。其中,权益ETF规模达到1.8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约占A股总市值的2.2%。同时,今年以来境内ETF市场资金持续净流入,上半年非货币ETF净流入额达4617亿元,约占2023年全年净流入额的八成。
·私募被罚与注销频现行业加速扶优限劣 近日,多地证监部门对私募机构出具警示函。这些机构大多存在未按照基金合同约定进行投资运作,未按照基金合同约定向部分投资者披露影响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大信息等问题,甚至有公司涉及挪用基金财产的严重违规行为,直接侵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业内人士预计,随着8月份监管新规落地,私募证券基金的准入门槛进一步提升,那些主要依赖小微产品且缺乏持续投资能力的小规模私募机构或面临更高的运营成本,小微规模、缺乏竞争力的基金产品数量将逐渐减少,预计私募遭注销数量将进一步上升。
上海证券报 ·“高烧”债市分歧显现国债期货热度陡升 面对一路高歌猛进的债券行情,国债期货正成为对冲风险的重要工具。中金所披露的7月数据显示,国债期货成交额和持仓量呈现双双大幅回升状态。事实上,市场上对于行情的判断在二季度就已出现分歧。二季度参与国债期货进行组合风险管理的基金数量正在逐渐增多。数据显示,2024年二季度,参与国债期货的公募基金公司数量上升至40家,产品数量上升至106只。
·规模突破2.4万亿元境内ETF市场发展步入快车道 8月3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ETF行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境内交易所挂牌上市的ETF数量达到967只,总市值达2.48万亿元;沪市共挂牌571只ETF,规模合计18679亿元。近年来,指数化投资方式越来越受到投资者认可。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新一轮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各项措施稳步推进,境内指数化投资发展空间广阔,ETF市场正迎来发展机遇期。
·外部流动性改善叠加扩内需政策落地 A股市场8月有望迎来转机 上周,A股市场在券商等权重板块的带领下逐步企稳,沪指收复2900点。机构分析认为,在美债收益率下行,美元指数走弱,人民币开始走强的背景下,A股面临的外部流动性环境逐渐改善。叠加8月各项稳增长政策进入新一轮密集落地阶段,市场有望逐步迎来转机,市场风格也将从“防御”为主的红利策略转向“攻守兼备”的绩优成长股。
证券时报 ·聚焦制度改革新发展模式助力房地产行稳致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确立了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改革目标,并从完善供应体系、优化调控政策、转变运营方式等重点领域明确了改革任务,房地产业改革路线图更加清晰。
·英特尔暴跌QDII基金“受惊” 美股策略分歧在加大 英特尔等美股巨头的股价跳水,让不少重仓持有美股的基金受到“惊吓”,这或将成为QDII基金削减美股仓位的又一触发因素。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由于上周五暴跌的英特尔在QDII基金中多年未能进入主流持仓,这让不少QDII基金躲过一劫。但美股近期持续爆雷,让美股基金在持仓策略上发生了重要变化,不少基金已经开始抛弃单一配置美股的策略,在削减美股仓位的同时,开始增配A股和港股等。
·首批公募MOM全面缩水对创新产品生命力的启示 截至8月2日,首批5只公募MOM(管理人中管理人基金)全面运行即将满三年。5只产品成立以来均录得20%以上的亏损,最大亏损超过30%。由于业绩表现不佳,MOM规模萎缩幅度最高超过60%,甚至有发起式MOM在届满三年之际面临清盘。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其间市场行情不佳,固然是拖累公募MOM的一大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公募MOM的“三多”(多元资产配置、多元投资策略、多元投资管理人)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在风险收益特征等方面难以和普通基金拉开差距。
证券日报 ·公募基金中报披露开启两只固收类产品“打头阵” 近日,公募基金2024年中期报告开始披露。截至8月4日,诚通天天利货币、华鑫证券乐享周周购三个月滚动持有债券两只固收类产品2024年中期报告率先发布。相较于季报,基金中期报告披露的信息更为全面丰富,如包括基金份额持有人信息,基金管理人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展望等内容。从报告期内实现利润水平、净值增长率、基金份额等多个维度表现来看,两只基金表现不乏亮点,但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整体来看,两只基金上半年均实现盈利,不过利润水平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跌破8万元/吨行业产能出清或加速 上海钢联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2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较上次下跌1000元/吨,均价报7.95万元/吨,跌破8万元/吨关口。业内认为,随着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进一步跌破8万元/吨,意味着部分拥有较多锂矿资源的锂盐厂商也开始面临亏损风险。“行业产能出清的节奏主要是跟随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的下跌而变化。”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对记者表示,随着价格下跌,行业产能出清或加速。
·五大AMC部署下半年工作 截至目前,中国中信金融资产、中国信达、
中国长城资产、中国东方、
中国银河资产等5家全国性资产管理公司(AMC)年中工作会议均召开完毕。5家AMC在总结上半年工作成绩的同时,也对下半年的工作作出部署。今年上半年,5家AMC坚守主责主业,业务转型进一步加快、能力持续提升。下半年,将在提高主业方面再发力,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