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img.php?http://webquoteklinepic.eastmoney.com/GetPic.aspx?nid=0.300226&imageType=k&token=28dfeb41d35cc81d84b4664d7c23c49f&at=1)
12月7日,
上海钢联董事长朱军红在2025中国钢铁市场展望暨“我的钢铁”年会上表示,减产是钢铁行业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径。行业症结解决之道在于供给侧,而非寄希望于需求侧突然回升。
朱军红表示,目前我国炼铁能力已达10.14亿吨,电炉炼钢产能达到2.05亿吨,预计2024全年粗钢表观消费量约为9亿吨,钢铁消费需求总体已进入下降通道。
从全球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看,在上世纪70年代,欧洲和日本都曾经历严重的产能过剩,钢铁企业普遍亏损,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在这种背景下,这些国家和地区实施了一系列减量发展的政策,通过行政干预严格限制和削减钢铁产能,并实施产量控制。在朱军红看来,国外经验值得借鉴。
朱军红建议,钢铁企业应主动减产,从全局出发作出理性决策;各区域应建立区域产销协调机制,通过区域内企业的协同减产,避免过度生产和无序竞争,确保行业维持正现金流。
朱军红认为,行业应重建钢厂与经销商的关系,推动产销一体化,形成合作共赢而非竞争博弈的关系;加大产能调控力度,加快推动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体系,通过碳排放配额机制,迫使高排放、低效率的产能退出市场。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