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讯(记者董添)12月5日至12月7日,2025中国钢铁市场展望暨“我的钢铁”年会在上海召开。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认为,需要通过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拉动不锈钢、电工钢等品种消费。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智能制造两大发展主题。着重解决行业三大痛点,控产能扩张、促产业集中、保资源安全,尤其是自律控产能。要持续推进中国钢铁产业国际化进程。科技创新将决定中国钢铁的未来,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高附加值将是正确之道。
上海钢联钢材首席分析师汪建华在会上表示,今年以来,钢铁行业需求端下滑超预期,但没有影响到钢铁生产的积极性,供给端相对偏强。展望2025年,房地产行业用钢需求复苏预计要延迟到下半年。制造业用钢消费方面,机械行业有望达到3%的同比增长,汽车行业有望达到1.5%的同比增长,造船行业有望达到6.4%的同比增长,家电行业有望达到2.8%的同比增长,能源行业有望达到5.5%的同比增长。
对于钢铁企业的发展建议,汪建华表示,企业经营要有经营性思维,要建立韧性化体制,要培育新增长曲线,尤其是要有竞争性产品,还要保持正的现金流。
上海钢联董事长朱军红表示,目前,我国炼铁能力已达10.14亿吨,电炉炼钢产能达到2.05亿吨,预计2024全年粗钢表观消费量约9亿吨,钢铁消费需求下降。他建议,钢铁企业应该主动减产,从全局出发作出理性决策。各区域建立区域产销协调机制,通过区域内企业的协同减产,避免过度生产和无序竞争,确保行业维持正现金流。建议重建钢厂与经销商的关系,推动产销一体化,形成合作共赢,而非竞争博弈的关系。建议加大产能调控力度,加快推动钢铁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体系,通过碳排放配额机制,迫使高排放、低效率的产能退出市场。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