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于京召开。会上,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表示,今年数博会将以“数智共生:开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未来”为主题,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国内外数据产业最新动态、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旨在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释放数据要素潜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对数字经济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沈竹林说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对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作出了系统部署。
数字经济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沈竹林表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增长,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日益凸显,并从五个方面来概括了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进展。
一是数据基础制度建设迈上新台阶。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把数据基础制度的“四梁八柱”系统布局,各部门相继配套出台文件,作出具体规定,如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数据资产管理等政策,促进相关产业集群不断发展,新兴数据企业不断涌现。
二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沈竹林说,“我国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实现了广覆盖、高速率、低费用,既便利了广大百姓获得实在便捷的网络服务,也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数字化进程。”截至2023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7.5%,算力总规模达到了每秒2.3万亿亿次浮点运算。
三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取得新成效。“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不断上升,像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这些数字技术前沿领域的创新成果加速涌现。”沈竹林还表示,重点工业企业使用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指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指标衡量数字化水平,分别达63%、80%。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智慧农业稳步发展,电子商务、移动支付规模一直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四是数字赋能公共服务收获新进展。沈竹林说,“目前90%以上政务服务都可以在网上办理,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到了4.14亿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连接近52万所学校,辐射近1900万名教师、近3亿人在线上进行学习。”
五是数字经济治理实践迎来新变革。数字经济领域法制体系逐步健全,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继出台实施,我国在促进平台经济、数据跨境流动、重要数据保护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标准,进一步增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法治保障,沈竹林说道。
最后,沈竹林表示道,“
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和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非常吻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引擎。”
贵州专门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开源的基础模型和优惠算力
国家高度重视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所引发的技术和产业变革,提出要以数智融合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支持开展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发与训练。
“人工智能大模型最需要的是智算支撑,”贵阳市市长马宁宇说道。贵安新区依靠自身强大算力,联合华为、三大运营商等头部企业,面向全国拥有自研大模型的企业,提供多元异构算力服务。此外,省市出资,叠加“算力券”政策,为使用算力的企业提供充沛的低成本的算力支持,“让大家就像使用电力一样,方便的、安全的使用贵阳贵安算力服务,开展大模型训练。”
为降低模型训练成本,贵安新区专门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开源的基础模型和优惠算力,集成各种优秀算法,为大模型企业提供模型预训练、模型调优推理、安全评测以及模型管理支持大模型的一站式训练、推理、部署和运维,缩短行业模型的培育和应用建设周期。
模型训练离不开高质量的数据。马宁宇说道,“贵安新区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为平台,为大模型训练提供高质量训练数据集,目前首批挂牌的训练数据集包括金融服务、工业制造、医疗健康、商贸流通等多个领域,涉及文字、音频、图片、视频等多种模态,
中文在线、中国开放数据、
拓尔思、新气象科技、
海天瑞声等骨干企业机构也参与其中,为人工智能厂商、大模型厂商提供‘燃料’。”
最后,马宁宇表示,助力人工智能发展需积极开放场景应用。在教育、旅游、医疗、
数字人等方面人工智能模型应用场景丰富、数据资源充足,可为大模型训练落地应用提供良好环境。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