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img.php?http://webquoteklinepic.eastmoney.com/GetPic.aspx?nid=0.300251&imageType=k&token=28dfeb41d35cc81d84b4664d7c23c49f&at=1)
《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2》)创造了国产电影新高度。
截至2025年2月13日晚,该片票房(含预售)突破100亿元。自1月29日上映以来,《哪吒2》成为
中国电影史上首部、全亚洲首部过百亿元的影片,观影人次超2亿,票房和观影人次不断刷新中国影史纪录。
截至2月14日17:10,《哪吒2》累计票房已达到102.56亿元。
某种程度上,《哪吒2》的成功是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一次重要演练。
在该片结束后的感谢字幕上,出现了多达138家提供技术支持的国内团队。其中包括《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深海》的制作公司北京深海十月,《熊出没》制作公司华强方特,《凡人修仙传》制作团队原力动画,《唐探》特效制作公司熠熠和光,《流浪地球》的特效制作团队墨境天合(MOREVFX)、BaseFX特效公司等。
这就像是动画界的“万鳞甲”。正是全国138家动画公司、4000多名动画人的全力托举,让《哪吒2》导演饺子的构想得以实现。
但也要看到,国产动画正在曲折前行,大量项目融资依旧困难。
《哪吒2》的登顶向国产动画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丰厚收益
某种程度上,《哪吒2》收益是远超预期的。
上映前,该片出品方
光线传媒的董事长王长田公开表态,《哪吒2》票房估计在50亿元起,60亿元至70亿元的票房也是有可能的。
王长田的底气来自《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1》)的成功。该片于2019年上映,吸引超过1.4亿人走进影院,最终票房50.35亿元。
而《哪吒2》票房登顶的直接结果便是,
光线传媒收获巨额投资回报。
《哪吒2》有5家出品公司,依次分别为成都可可豆动画、北京
光线传媒、北京光线影业、成都自在境界文化传媒以及北京彩条屋。
其中,该片导演饺子(杨宇)持有成都可可豆56%股份,
光线传媒相关公司持有30%股份,剩下14%由《哪吒2》制片人刘文章持有。此外,饺子持有成都自在境界文化传媒51%股份,彭桦持股比例为48%,彭利利持股比例为1%。其余3家出品方均属于
光线传媒。
这看起来是种绑定主创的模式,主要投资方只有
光线传媒。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行业上下游多方了解,《哪吒2》成本预估在4亿元至6亿元。据该片《发行通知》,与影院分账比例为常规的43%与57%。
再算上昂贵的春节档发行成本,按业内比较通行算法,成本的3倍后票房可以算相对平稳盈利空间。由此,按成本最高的6亿元来算,当《哪吒2》票房定格在102.56亿元时,灯塔数据显示,剔除服务费后的分账票房为92.51亿元,再扣去成本相关费用,《哪吒2》片方粗略收益(按扣除营业税和电影事业专项基金并与影院分账后39.43%比例计算)在29.37亿元左右。
另外,《哪吒2》还有诸多IP变现空间。
在《哪吒2》的片尾名单中,直接露出合作消费品牌便达12个,包括蒙牛、兔头妈妈、荣耀手机等知名品牌。
同时,长视频平台版权、海外放映收益等,都是《哪吒2》市场增量。
且《哪吒2》国内票房还在继续增长,在IP端更有文旅等诸多变现可能。
《哪吒2》的成功显示,中国动画制作产业链已经相对成熟,且在项目营收及系列化方面都具有相当强的闭环可能。
曲折动画
也要看到,《哪吒2》能够成功,饺子也是幸运的。
他有着
光线传媒的鼎力支持。有《哪吒2》特效合作方相关负责人就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负责的关键情节,制作时不需要太考虑成本和时长问题,一切以达到最好效果为主。
这在当下堪称奢侈。
此刻,资金压力下,不少动画项目陷入停滞。
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2024年度备案的国产动画电影127部,较上一年减少了10部。2022年国产动画电影备案为53部,2021年为99部,2020年为102部。在《哪吒1》上映的2019年,备案数达到164部。
一位获得诸多国内外奖项的知名动画导演的项目推进就处在观望阶段,他的项目一开始获得了业内诸多关注,且已有头部电影公司入局。
“这几年是被资本抛弃的状态。我自己戏称为动物园生态,动物园里有动物,森林里什么都没有。也就几个大厂的系统内在推进项目。”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需要注意的是,
光线传媒也曾接触过上述项目,但因已有头部公司入局作罢。
“现在绝大部分影片的投资比例会超过50%。也是我们下一步在电影方面的主要投资策略。”2024年4月,王长田在机构调研中表态。
目前,这位导演面临的局面是,头部公司还在却没有实际跟进,创作也存在一定分歧。
再往上游走,动画市场曲折就更明显。
就业压力下,一些知名高校正在撤销动画专业。
2024年,四川大学公示,拟撤销包括动画专业在内的31个本科专业。2022年,重庆大学撤销动画专业。
以往,大量名校毕业生走向收入更丰厚的游戏产业。
据中国传媒大学2019届动画专业(三维动画与特效方向)一位毕业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他所在的班级大概只有一半在做动画,另一半去了游戏行业,少量去做了编剧、制片。且随着离开学校的年限增长,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下降。
“班上同学在动画公司里每月能有七八千元的工资已经很不错,像一些岗位底薪只有三千,而转行去腾讯、网易等大厂做游戏的应届毕业生工资能拿到一万元以上,福利待遇也更好。”这位毕业生称。
可是,随着游戏市场波动,这一行业吸纳动画毕业生越来越困难。
伽马数据显示,2024年,
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382.17亿元,同比增长5.01%,可较去年增速17.51%明显下滑。
“目前大部分毕业生还是往游戏公司跑,但游戏这两年其实也不好,所以他们挺纠结。”有知名美术院校相关专业教研中心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他还提到,近年高校动画专业撤掉很多了,只有头部高校还在扩招。
新的机遇
而动画市场种种波折背后是,艰难的盈利。
强如光线,其于2023年出品的动画电影《深海》就以亏损收场。该片导演田晓鹏另一代表作是《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正是这部影片的成功,让中国动画电影迎来更多可能性。
客观上,整个电影市场都在起伏。
2024年,
中国电影市场年度总票房425.02亿元,较2023年下降22.6%;观影人次10.1亿,较2023年下降 22.3%。当年4月,光线就提到,整个电影市场盈利的项目大概不到10%。
如此环境下,耗费巨资的动画电影融资就更难了。
《哪吒2》的成功会改变动画电影融资难的局面吗?多位导演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达了谨慎乐观的态度。
“《黑神话:悟空》和《哪吒》是个例,目前还不能说整个产业都拉动起来。”前述高校教研中心负责人称。
动画电影另一大变量在于AI。
2024年的北京电影节上,王长田表示,AI会让电影制作效率提高30%或者以上,随之而来的是制作成本降低20%。“尤其在动画电影方面,因为动画电影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产能不足,生产效率低下。”他说。
“AI 可能不会降低电影制作门槛,反而会提高电影制作门槛。虽然AI 会让电影制作效率提高、成本降低、质量提升,但AI的使用也会带来另外一些问题,比如创意的短缺和雷同、独特审美的稀缺以及宣传和推广的困难。”
光线传媒对外表示。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授张歌东亦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绝对是颠覆性的工具,宏观上对动画、游戏是利好。“AIGC对创作流程的更新迭代为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他进一步解释。
前述高校教研中心负责人则提到,AI已经运用到内容生产中,可目前无法替代人力。“做项目时,修改会比较多,用AI试错成本很低。但正式制作时,还是要有传统工作流程的。因为AIGC建模还是不够好。”他称。
总体来看,在市场与技术推动下,国产动画正曲折前行。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