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2亿挂牌转让博雅欣和80%股权 博雅生物继续聚焦主业,博雅生物最新消息,300294最新信息

《 博雅生物 300294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逾2亿挂牌转让博雅欣和80%股权 博雅生物继续聚焦主业
2025-04-14 17:57:00


  为进一步聚焦主业,博雅生物近年来一直在剥离和整合旗下资源,4月14日,博雅生物对外公告,拟挂牌转让江西博雅欣和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雅欣和)80%股权,首次挂牌价为2.13亿元。
  在主业血液制品领域,华润医药入主后,博雅生物定下了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采浆规模1000吨以上的目标,这也是血液制品行业“第一集团”的采浆量门槛。为此,博雅生物近年在拓展采浆规模方面动作频频。
  频繁剥离、转让非血液制品业务
  据公告,博雅生物拟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博雅欣和80%股权,首次挂牌金额为2.13亿元。该事项已经由博雅生物董事会审议通过。博雅生物此举旨在聚焦血液制品主业,优化公司资源配置,提升资本回报水平。转让完成后,博雅欣和将不再纳入博雅生物合并范围。
  从主营业务来看,博雅欣和的确与博雅生物的血液制品业务关系不大。血液制品是由健康人血浆或经特异免疫的人血浆,经分离、提纯或由重组DNA技术制成的血浆蛋白组分,以及血液细胞有形成分的统称。在临床救治、战地救护、抗震救灾、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血液制品有着其他药品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属于国家战略性资源。血液制品品种已由最初的人血白蛋白发展到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类、微量蛋白等20多个品种。成立于2014年5月的博雅欣和,主营业务为抗感染类、糖尿病类、心脑血管类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博雅生物持有其90.69%股份,其余股份则由博雅生物全资子公司江西博雅医药投资有限公司持有。业绩层面,博雅欣和已经连续亏损,2024、2023年的亏损规模分别为3461.87万元、5687.42万元。
  博雅生物多次在财报中提及,公司坚持以血液制品为主导,逐步推进非血液制品业务剥离。特别是在2021年7月,华润医药通过“股份转让+表决权委托+定向增发”的组合方案,斥资50亿元成为博雅生物控股股东后,博雅生物对血液制品行业的“野心”也逐渐显现,并立下了力争“十四五”期间(2021年-2025年)实现浆站总数量、采浆规模、核心财务指标翻番的目标。
  为此,博雅生物还以3.65亿元的价格,将广东复大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大医药)75%股权转让给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医商),该交易在2023年9月完成。同月,博雅生物还宣布以2.60亿元的价格,将贵州天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安药业)89.681%股权转让给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双鹤)。
  大手笔提升采浆量
  与此同时,博雅生物在血液制品领域也有动作。
  2012年登陆资本市场时,博雅生物旗下仅有4个采浆站,后经拓展浆站数量,年采浆量稳步提升,到2021年,博雅生物采浆量突破400吨,达420吨。也是在这一年,博雅生物迎来了新控股股东华润医药,也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的目标。博雅生物表示,随着华润集团成为其实控人,将拓宽浆站拓展区域,在全国范围内申请新设浆站,进而增强原料血浆供应能力。对新设浆站,通过采取先租后建、构建浆站建设标准化流程,缩短浆站建设周期,以尽快能够实现原料采集。结合华润集团与战略省份的合作,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浆站总数量30个以上、采浆规模1000吨以上的目标。
  随后,博雅生物陆续有新浆站获批,特别是在2024年7月,博雅生物发布宣布以18.2亿元收购绿十字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十字(香港)】100%股权,从而间接收购境内血液制品主体绿十字(中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十字(中国)】。绿十字(中国)专注于血液制品研发、生产、销售,拥有白蛋白、静丙、Ⅷ因子、纤原、乙免及破免6个品种16个品规,2023年采浆量为104吨,同时也是国内少数同时拥有人源Ⅷ因子及重组Ⅷ因子销售权的血液制品企业。
  经过一番操作,博雅生物2024年新增1张生产牌照、4家在营单采血浆站,年采浆量为630.6吨,同比增长10.4%。不过,距离年采浆规模1000吨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业绩层面,2024年,博雅生物在营收(17.35亿元)同比下降34.58%的同时,实现净利润3.97亿元,同比增长67.18%。剥离上述两家企业,使得博雅生物营业成本大幅下降,成为净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
  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
  博雅生物的几番操作,在国内血液制品行业不是个例。究其原因,与这一行业的特殊性关系密切。
  我国血液制品的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鉴于其特殊性和对安全性的极高要求,国家加强了对行业的监管,自2001年5月起不再批准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国内正常经营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不足30家。国内血液制品市场规模达百亿级,尤其是随着医保覆盖范围的扩大、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医学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的推动等因素,国内血液制品的使用量和临床应用领域持续扩容。市场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血液制品市场规模达600亿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金公司研究部的数据统计显示,预计到2027年,我国市场规模将达到780亿元,2022年-2027年复合增长率为11.6%。
  政策把控与市场预期之下,行业整合也在加速,特别是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单采血浆站的数量和质量,成为制约血液制品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除了博雅生物天坛生物在2024年8月斥资13.14亿元收购武汉中原瑞德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后者2023年采集血浆112.37吨。海尔集团在2023年以125亿元收购基立福所持有的上海莱士部分股份,成为后者新的实控人。今年4月,上海莱士对外公告,拟收购湖南省唯一拥有GMP资质的血液制品企业南岳生物100%股权,交易总价或达42.50亿元。双方还约定,如果南岳生物2025年采血浆量冲上305吨,将额外支付南岳生物实控人刘令安5000万元。
  另据公开数据,2024年行业采浆量1.34万吨,同比增长10.9%,其中天坛生物、泰邦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派林生物、远大蜀阳的采浆量合计占据国内血浆采集量的80%左右,到2024年底,国内正常经营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按合并计算后户数约17家,行业集中度提升。
  新京报记者张秀兰
  校对穆祥桐
(文章来源:新京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