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img.php?http://webquoteklinepic.eastmoney.com/GetPic.aspx?nid=1.688667&imageType=k&token=28dfeb41d35cc81d84b4664d7c23c49f&at=1)
汽车电控行业加速资产整合。
2月5日晚,
菱电电控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北京兰之穹等27名交易对方购买其合计持有的江苏奥易克斯汽车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奥易克斯”)98.4260%股份。交易具体交易价格尚未确定。
菱电电控股票自2025年2月6日开市起复牌。
![](/web/img.php?http://np-newspic.dfcfw.com/download/D25460667090373583230_w1080h685.jpg)
公开资料显示,奥易克斯曾筹划上市,但止步于上市辅导阶段。
菱电电控与奥易克斯在电控领域有较高业务相似性,市场份额均较低。
菱电电控表示,此番收购有望帮助双方整合资源,巩固行业地位。
复牌首日,
菱电电控高开9.63%,随后震荡调整,截至收盘涨7.61%,报43.68元/股。
拟收购清华系创业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奥易克斯业务涵盖新能源汽车电控产品和传统动力汽车电控产品。主要产品包括发动机电控系统产品、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器产品、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电控产品、车用传感器等。
可以发现,奥易克斯与
菱电电控的主营业务重合度非常高。
菱电电控主营业务为发动机管理系统、纯电动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以及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子控制系统三大系列产品,以及相关的设计开发及标定服务和汽油车4G版本的T-BOX。
就交易目的,
菱电电控表示,上市公司与标的公司均为混合动力电控系统供应商,但市场份额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本次交易有利于上市公司整合标的公司市场资源,巩固和夯实行业地位。此外,由于行业相同,上市公司与标的公司产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基本相同,交易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
菱电电控还表示,标的公司在汽车电控产品领域具备较为深厚的技术积累。本次交易有利于上市公司结合标的公司技术积累,推动产品的创新升级。
公开资料显示,奥易克斯是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企业,2013年成立于北京,2018年迁至南通。公司创始人于树怀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奥易克斯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来自清华系资本的助力。
![](/web/img.php?http://np-newspic.dfcfw.com/download/D25509151285658643087_w1080h697.jpg)
图:奥易克斯融资历史来源:企查查
奥易克斯曾尝试登陆资本市场。2021年2月,奥易克斯开始接受上市辅导,辅导机构为
长城证券。然而,此后公司一直未有上市的新进展。
财务方面,奥易克斯未经审计的2023年营收为4.7亿元,约为
菱电电控当年营收的一半;归母净利润约1040万元,约占
菱电电控当年净利润的五分之一。2024年奥易克斯未经审计的营业收入约4.8亿元,归母净利润约2250万元。
![](/web/img.php?http://np-newspic.dfcfw.com/download/D25246470476839083007_w967h1065.jpg)
图:奥易克斯主要财务数据(未经审计)
根据预案,待审计、评估工作完成后,交易双方将另行签订业绩承诺补偿协议。
菱电电控谋求转型创新局 菱电电控在2021年上市后,业绩表现并不理想,公司业务转型需求较为迫切。
1月18日,
菱电电控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预减公告,公司预计2024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0万元到1700万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减少3213.37万元到3713.37万元,同比减少 65.40%到75.58%。
菱电电控称,利润下滑系商用车市场需求下滑,毛利较高的商用车EMS业务销量下降。乘用车EMS和新能源相关业务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毛利率较低,大幅增长的乘用EMS和新能源业务毛利贡献有限,两者综合作用下导致本年度公司毛利下降。此外,2024年公司收到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有所减少。
面对汽车行业的变局,
菱电电控在保持商用车市场份额的基础上,选择了“客户乘用车化、产品电动化”的发展战略。不过这一战略面临着与现有巨头的激烈竞争。
菱电电控在2024年半年报中分析,在EMS领域,公司主要竞争对手为博世及其子公司联合电子为代表的外资公司。
菱电电控将通过持续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利用灵活快捷的服务以及强化商务和技术降本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以期待在乘用车领域扩大市场份额,打破外资的垄断。在电动化产品领域,公司主要竞争对手为华为、
汇川技术、精进电动、
阳光电源、英博尔、
蓝海华腾等多家国内涉及电驱电控的公司。公司将重点投入油电混动控制产品的开发,利用EMS领域建立的优势拓展电动化产品的应用。
作者:王玉晴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