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肖伟
2025年春运期间,在湖南省高速公路长沙西服务区里,新能源汽车车主只需买杯咖啡的间隙,即可完成车辆“秒充一公里”的超充体验。
充电速度与效率是破解“里程焦虑”的核心。湖南积极推动充电体验从“半小时”迈向“三分钟”,其背后正是湖南多家企业主动创新的成果。
发力细分市场 湖南
艾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艾华集团”)采取“立足自身优势,打造细分精品”的策略,将公司资源集中在充电桩基板自立型铝电解电容器领域。该电容器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电源管理与控制,具有高耐压、高容量和长寿命的特点,能够满足充电桩对电容性能的严格要求。
艾华集团在铝质电解电容器领域拥有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包括液态电解剂制造、电解液技术、电极箔腐蚀化成及化成技术等,确保了产品的高性能和可靠性。该公司还通过与中南大学合作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持续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
该公司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充电桩需求大幅增长,
艾华集团凭借在铝电解电容器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布局,有望在充电桩领域实现更大的市场份额增长。”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后发现,不仅是
艾华集团在充电桩细分领域中打造出精品,湖南多家企业也集中资源,在充电桩的核心部件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已形成成熟产品。其中,湖南盈旺
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壁挂、立柱两用式交流充电机等产品;湖南湘江新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推出60kW双枪快充桩和7kW单枪慢充桩;湖南中仿模型制造有限公司也提供多种功率的直流充电桩,为湖南充电桩市场带来多样化选择。
储备新款产品 在成熟产品不断面市的同时,湖南企业也在储备新款产品,确保车主的充电体验“再上一个新台阶”。
华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集中精力研发第四代全液冷超充设备,预计将在2025年下线交付。该款超充设备通过液体循环系统有效带走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从而实现高效散热和温度控制。这种全液冷设计方案不仅提升了充电效率,还显著降低了设备运行时的噪音(低于50分贝),并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金杯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研发液冷超级充电电缆,可耐受1000V高压与250A电流,已通过
宁德时代、华为认证并进入试用阶段。该公司董秘黄跃宇表示,该技术和产品将应用于下一代超充桩,充电效率相比市面现有成熟产品将提升50%。
和顺石油采取“博采众长、合作创新”的策略,依托自身的加油站线下网络,与国内某数字科技巨头合作开发超级充电站,单站配备68个充电车位,成为全国超充网络的关键节点。在该超级充电站的现场,《证券日报》记者看到,该超级充电站不仅拥有多种快速充电设备,还融合了光伏发电和先进储能功能,铺设了光伏车棚,并配置了储能设备,可实现削峰填谷,同时减轻电网压力。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光储充一体化、车网互动等模式普及,充电桩将从单一能源补给点升级为
智慧能源节点,未来有望进一步打通能源互联网价值链。充电桩不仅是设备,更是
智慧能源网络的毛细血管,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湖南企业立足自主创新,集中资源打造细分市场精品,已率先跑出‘加速度’”。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