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火爆的除了《哪吒2》领军的电影市场外,还有预制菜。
上海证券引用数据称,2025年春节期间预制菜年销售额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
天风证券研报显示,2026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行业规范化不断提高,各路上市公司逐鹿预制菜 一直以来,预制菜一度被视为“不健康”的代名词,2024年“315晚会”中,以梅菜扣肉为代表的预制菜食品安全问题更是被推至聚光灯下,引发关注。
不过,近两年,预制菜相关标准陆续出台,行业发展进入规范化阶段。
2023年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要求“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及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发布了《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首次从国家层面对“预制菜”的含义进行了明确规定,即“一种或多种食用
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且不包括速冻面米、馒头、糕点、披萨等主食。
可以说,
《通知》对预制菜的原辅料、加工工艺、产品范围、贮藏运输、食用方式等方面都给出了一定标准及参考。《通知》同时表示,会推进预制菜标准体系建设,包括研究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研究制定预制菜质量标准。 产业方面,预制菜近年来同样是资本追捧的赛道之一。
一方面,原本就从事食品生产或速冻主食生产的企业持续对预制菜进行投入,如
国联水产(300094.SZ)立足水产主业,推出了麻辣小龙虾、牛蛙、水晶虾饺等诸多预制菜品,表示“聚焦预制菜进行商业模式升级,为餐饮企业、家庭餐桌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全聚德(002186.SZ)则立足酱鸭、烤鸭,积极涉足预制菜,联合多个品牌打造产品矩阵。其旗下四川饭店“川老大”,推出了小酥肉、酸汤肥牛、水煮牛肉、毛血旺等预制菜品。
2025年春节期间,这些公司及
广州酒家(603043.SH)、
千味央厨(001215.SZ)等上市企业,还推出了年夜饭系列产品。
另一方面,不少上市公司跨界试水。2022年以来,
新希望(000876.SZ)、
温氏股份(300498.SZ)、
三只松鼠(300783.SZ)、贵人鸟(已退市)等通过成立新公司或推出新品牌的方式,布局预制菜赛道。
消费者观念迭代,B端、C端市场同步增长 天风证券商启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5165亿元,同比增长23.1%。并且,未来3至5 年,市场规模有望以27.56%左右的增长率快速扩大,到2026年达到10720亿元,突破万亿大关。
![imagefile](/web/img.php?http://np-newspic.dfcfw.com/download/D25726589735297925671_w720h417.jpg)
上图截自
天风证券相关研报
天风证券研报分析,预制菜市场的扩大,主要得益于五点原因。一是餐饮端降本增效需求,二是餐饮连锁化
+团餐发展规模日益增大,三是外卖行业对时效性需求提高,四是消费者习惯变化,五是冷链物流技术提升。
目前,每周购买预制菜品2-3次及以上的消费者占比高达44.4%,每周购买一次预制菜的消费者也占到了23.7%。
上海证券研报则统计,
从消费人群看,预制菜消费者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占比高达80%,22至31岁人群为消费主力军,占比高达43%。 江海证券具体分析称,当前,
预制菜行业呈现出B端与C端并进的格局,二者占比约为8:2。B端市场,预制菜作为餐饮企业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备受餐饮连锁店等食品企业的欢迎;C端市场,受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家庭规模缩小等因素的影响,消费者对便捷烹饪方式的需求日益增加,预制菜因此成为家庭烹饪的理想选择。
南都记者注意到,除了预制菜本身外,一些公司还瞄准了周边延伸产业,试图分羹。例如2023年,格兰仕就曾推出“第II代预制菜微波炉”,同时面向全国市场推出了预制菜“无人零售+智能烹饪”解决方案。
出海寻找新空间,部分公司海外毛利更高 预制菜行业前景广阔,但市场竞争同样激烈。
艾媒咨询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的预制菜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其中山东省、河南省、广东省及江苏省的预制菜企业数量较多,平均每省拥有超过6000家企业。
如此情况下,不少公司将目光瞄准了海外市场。
江海证券梳理,预制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在80年代的日本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趋于成熟。早在2011年,美国预制菜市场的销售额已高达324.5亿美元。至2021年,美国与日本预制菜的市场渗透率均已超过60%,相比之下,中国的这一比例仅约为13%。
2025年1月8日,作为老牌速冻食品龙头的
安井食品(603345.SH)发布投资者调研记录表,表达了“两进两出”的国际化战略。“两进”是指引入国外的管理和技术,及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资源禀赋,引入优质原材料;“两出”则是把本土生产的东西卖到海外,以及资本输出,在当地建立供应链、 企业、渠道。
安井食品同时表示,
基于人口、市场、饮食习惯、消费意愿的综合考虑,出海会首选东南亚市场。 北交所预制凉菜上市公司
盖世食品(836826.BJ )进入海外市场较早,目前公司的产品已成功出口至日本、美国、欧洲、东南亚等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
2020年以来,公司国内外营业收入基本持平,并且国外业务毛利率高于国内业务。如2023年,公司国内、国外毛利率分别为16.56%和 22.09%。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