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实控人借道信托被罚 2024年年底,成都
新易盛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新易盛”)发布公告称,收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高光荣的通知。公告称,高光荣于2024年12月20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签发的《立案通知书》,高光荣“涉嫌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股票”等行为被立案调查。
近日,上述事件又有新进展。
春节前,
新易盛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高光荣的通知,高光荣已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以下简称《告知书》)。
公告内容显示,高光荣因违规减持、信披违规等问题,被没收违法所得950万元并处合计2200万元的罚款。
新易盛在公告中表示,《告知书》的事项内容仅涉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高光荣先生个人,与公司经营无关,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影响,公司生产经营情况一切正常。并表示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培训宣导,督促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加强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切实履行相关义务。
据了解,高光荣违规行为发生在2023年,主要通过“借道”家族信托。
据公告披露,2023年3月15日至4月11日,高光荣通过在建信信托设立的金源家族信托单一信托2号(以下简称为“家族信托2号”)账户、高光荣
华泰证券账户合计转让占
新易盛总股本1.42%的“
新易盛”股票,其中,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比例0.42%,违法所得949.86万元。
高光荣通过家族信托2号账户持有“
新易盛”期间,未如实向
新易盛报告实际持股情况,导致
新易盛2020年、2021年、2022年年报披露的股东相关情况存在虚假记载。
依据相关规定,证监会对高光荣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股票的违法行为,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949.86万元,并处以2000万元罚款;同时,对高光荣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200万元罚款。
信托业出台纲领性文件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的通知。《意见》指出,信托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美好生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明确构建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推进金融强国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
由于本次《意见》系国务院近年来首次转发的信托业政策文件,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政策层级的提高对于行业发展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整体上看,本次《意见》共计7条,除总体要求外,还从信托业务回归本源、信托公司市场准入监管、信托公司持续监管、信托业务全过程监管、加强风险防范化解、协同推动信托业规范发展等六大方面进行了阐释。
《意见》发布之际,金融监管总局亦强调,未来将以《意见》发布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信托监管制度体系,加强信托公司监管,加强与各方面的工作协同,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为实现信托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监管保障。
从具体内容来看,《意见》明确,必须坚持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必须坚持把防范风险作为永恒主题,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此外,《意见》要求强化信托公司的股东、机构、业务准入监管,加强信托公司持续监管,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和股东股权管理,落实分级分类监管,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其中,在行业准入监管上,《意见》明确针对信托机构严格实施业务准入,对不符合条件的责令整改或退出,积极有序推进行业减量提质。
同时,针对存量高风险信托公司的风险处置,《意见》指出,未来将完善信托公司早期干预的触发条件和实施流程,有序采取早期干预措施,严防风险积聚爆发;而对风险严重、不具备救助价值的信托公司,依法推进破产。
本次《意见》要求,要坚持信托回归本源的发展导向,推动信托公司坚守信托本源定位,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提升专业能力本领,突出信托文化本色。
在加强信托制度建设方面,《意见》明确提到,将推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推动形成更加系统完善的信托相关案件审理标准。建立健全信托财产登记制度,推动非资金信托财产登记落地。设立慈善信托开展慈善活动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据悉,《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于2001年10月落地实施,至今已超23年,期间始终未曾进行修订,而在2023年信托业三分类新规正式落地以来,业内支持《信托法》修订的呼声也越发高涨。此前在2024年中国信托业年会上,监管人士就已透露正加快推进《信托法》修订。
在业务转型层面,《意见》明确,信托公司必须坚持深化改革,规范开展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业务,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同时《意见》提到信托公司需加强投研能力和财富管理能力建设,增强信息科技支撑保障作用。提升固有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提高利润留存比例,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规划,到2029年,信托业风险将得到有效管控,业务转型有序推进,机构经营更加稳健,法律制度进一步健全,全过程监管持续加强,信托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到2035年,基本形成坚守定位、治理完善、经营稳健、服务专业、监管有效的信托业新格局。
今年第二家信托总裁任职资格获批 2月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核准高建辉担任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的任职资格。
高建辉,现年53岁,拥有哈尔滨电工学院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本科学历。他自1996年起在中海海洋石油总公司及中海石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担任多个职务,积累了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2021年10月,他加入中海信托,担任党委委员和财务总监,并于2022年6月获得原上海银保监局的财务总监任职资格核准。
值得一提的是,中海信托在2024年3月经历了一次重要的人事变动。原董事长汤全荣离职后,由原总裁卓新桥升任董事长。随后,财务总监高建辉接任总裁职务,成为中海信托的新任掌舵人。
而在此前的2025年1月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海金融监管局也已核准了刘雁担任五矿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任职资格,刘雁同样是从财务总监的职务升任而来。这使得高建辉和刘雁成为2025年以来两家信托公司新任总裁中的两位财务总监出身的领导者。
中海信托,这家成立于1988年7月的金融机构,是由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持股95%)和中国中信有限公司(持股5%)共同投资设立的国有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总部位于上海。
据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度共有23家信托公司经历了高层管理人员的更迭,具体涉及到了总经理或董事长的职位变动。这其中包括了中信信托、平安信托、兴宝信托、山西信托、英大国际信托、山东国际信托、国民信托、东莞信托、兴业信托、中铁信托以及浙金信托等多家信托机构。
万科管理层巨变 近日,万科管理层发生重大调整。
2月6日,证券时报记者获悉,万科发布了内部文件,明确了管理团队人员职责分工。其中,万科大股东深圳地铁集团(以下简称“深铁集团”)董事长辛杰接替郁亮出任万科董事会主席,主持集团全面工作。同时,万科还内部公示了10名拟任职管理人员名单,这些人员均来自深圳国资系统。
业内人士认为,万科此次管理层变动,标志着万科的管理模式从之前的“职业经理人主导”彻底转向“国资和职业经理人双重主导”模式,万科将在深圳国资的引领下,开启全新的管理运营篇章。
另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1月,
保利发展、中海地产、
招商蛇口、建发房产、
金地集团等多家头部房企启动了重大组织变阵与人员调整。
克而瑞研究中心认为,高管团队的大规模变动表明,业绩已成为房企人事任免的重要依据,只有业绩突出者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
(文章来源:信托百佬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