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国务院国资委、证监会等多部门出台市值管理的相关政策引导下,多家上市公司迅速行动,A股的市值管理开启了新篇章,市值管理步入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去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国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目前国务院国资委“点题”市值管理满一周年,为便于投资者深入了解央国企(注:
同花顺数据显示企业属性为夬企国资控股的公司)的投资机遇,每经资本眼特别策划央企市值管理2025投资专题,记者从分红、回购增持、破净股估值提升、资产重组等四方面对近一年多央国企的市值管理工作进行深度梳理,发现央国企的市值管理成绩斐然,目前A股央国企上市公司共有484家,其中已经有不少公司市值管理方面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
本文是专题报道的第二篇,聚焦央国企上市公司近年来的回购和增持情况。2024年以来,央国企的市值管理考核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而股份回购或实控人、控股股东增持作为市值管理的重要工具,其价值不容忽视,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
有央企回购上限金额达25亿元,回购金额、回购比例居前公司市场表现亮眼
回购对个股和市场整体往往具有直接的正面作用,据
光大证券研报,若公司实施公开市场回购,那么流通股数量下降,二级市场供给下降,将直接影响股价;其次,注销式回购后,总股本下降,每股收益、ROE等财务指标将提升,进而驱动股价;此外,回购事件可以影响短期和长期的投资者情绪。
每经资本眼专栏记者梳理iFinD数据发现,2024年以来截至今年2月14日,共有32家央国企上市公司发布了回购计划董事会预案,其中14家已经完成回购计划,有18家正在实施回购。
2024年以来新发布回购计划的央国企上市公司中,回购金额居前的公司有
海康威视、
中远海控、
中国石化、
京沪高铁、
辽港股份,而
海康威视的回购上限金额更是高达25亿元。其中
中远海控、
中国石化、
京沪高铁、
辽港股份在2024年均有不错的涨幅,分别上涨了75.54%、27.72%、28.07%、20.98%,而同期上证指数涨幅为12.67%。2024年以来发布回购计划的央国企上市公司中,回购金额上限前20的公司如下:

在2024年以来发布回购计划的央国企上市公司中,回购上限数量占公司总股本比例居前的公司有
吉大通信、
凌钢股份、
辽港股份、
四川美丰、
宝钢包装等企业。2024年以来发布回购计划的央国企上市公司中,回购比例上限前20的公司如下:

值得注意的是,回购比例居前的
吉大通信和
辽港股份在2024年以来均发布过两次回购计划。
吉大通信两次回购计划的回购数量上限之和为3.77%,位居各央国企回购上限比例之首,虽然
吉大通信2024年整体下跌了4.58%,但如果从其发布首次回购计划当日(2024年2月6日)收盘价计算,其年内最大涨幅近80%。
辽港股份两次回购计划的回购数量上限之和为2.12%,其两次回购计划均用于减少注册资本。而
辽港股份的股价在其回购计划发布之后,也有较优的表现。其从2024年9月20日的低点1.20元一度涨至2024年12月13日的高点1.85元,最大涨幅达54.17%。
未来仍将继续回购且回购用途为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的公司,一方面在二级市场上提供了一定的买盘资金,另一方面在净利润不变的情况下,其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也会增厚每股收益。因此,其更受到市场的关注。
2024年以来发布过回购计划的央国企上市公司中,其回购计划仍在实施且回购用途为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的公司共有16家,具体名单如下表所示: 
4家公司被增持的金额上限超10亿元,
节能国祯市值管理成效显著
除了回购外,增持也是央国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据
浙商证券研报,高管或大股东的增持比例越高,意味着其对公司的前景更看好,对公司的股价更有信心,公司股价越有可能表现得更好。那么,2024年以来,被实控人或控股股东增持金额或增持比例居前的公司有哪些?
每经资本眼专栏记者梳理iFinD数据发现,2024年以来截至今年2月14日,共有40家央国企上市公司发布控股股东或者实控人增持计划,增持金额上限居前的有
中远海能、
中国建筑、
海康威视、
中国巨石、
光大银行,其中
中远海能、
中国建筑、
海康威视、
中国巨石被控股股东或实控人增持的金额上限均超10亿元。其中控股股东或者实控人增持金额上限前20的名单如下:

记者梳理iFinD数据发现,2024年以来截至2月14日,新发布增持公告的央国企上市公司中,被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增持比例上限居前的央国企有
节能国祯、
凌钢股份、
电科芯片、
同方股份、
新集能源等公司。
节能国祯于2024年11月27发布控股股东的增持计划,而
节能国祯的控股股东增持计划对
节能国祯的股价提振也非常明显,在公告发布次日,
节能国祯便大涨了12.88%。而
凌钢股份在2024年不仅发布过两次控股股东增持计划,其在2024年的6月26日也曾发布过一份回购计划,回购比例为1.75%-3.51%。而
凌钢股份的股价自6月26日以来也有明显的上涨,股价最大涨幅达77.24%。
除控股股东和实控人增持外,高管增持也常被市场理解为积极信号。每经资本眼专栏记者梳理iFinD数据发现,而2024年以来,有6家上市央国企发布过高管增持计划的公告。其中
高铁电气、
际华集团、
中航重机均发布过多名高管的增持计划。
66家央国企公布回购或增持计划,交通运输行业公司数量领先
每经资本眼专栏记者梳理发现,2024年以来,共有66家央国企上市公司公布了回购计划或控股股东/实控人的增持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有7家公司既公布了回购计划,也公布了控股股东或实控人的增持计划,这些公司分别是辽港股份、驰宏锌锗、海康威视、吉大通信、凌钢股份、中国外运、重庆钢铁。 而从回购和增持的央国企上市公司分布的行业来看,该66家公司共分布于22个行业,其中交通运输行业的公司最多,多达16家;其次计算机行业的公司有9家;钢铁行业的公司有7家。回购或大股东/实控人增持的央国企上市公司数量较多的行业如下表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年里交通运输行业回购、增持的央国企上市公司数量较多,那么这意味着什么?
对此,资深财经评论员周聪先生表示,交通运输行业属于重资产、强周期领域,央企密集增持、回购往往意味着行业处于估值底部,表明其存在估值修复的预期。除此之外,也可能是政策红利释放,因为央国企行为常与国家战略同步,而交通运输行业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显著,其盈利拐点也在临近。
对于交通运输行业,也有不少机构表示看好,
广发证券认为,交通运输行业投资属性的底色就是顺经济周期,即使被市场定性为防御属性的公路、铁路、港口板块,ROE依然与经济周期高度相关。
广发证券表示交通运输各细分赛道基本面正在陆续探底。
银河证券表示,2024年初以来,国内出行及物流需求加速恢复并继续常态化运行,但因存在内需相对不足的问题,相关板块的表现仍受压制。自“924”一揽子政策出台后,宏观经济加速回暖提振内需,交运板块顺周期属性凸显,景气向上逻辑已得到初步验证。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