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img.php?http://webquoteklinepic.eastmoney.com/GetPic.aspx?nid=116.00489&imageType=k&token=28dfeb41d35cc81d84b4664d7c23c49f&at=1)
历史性的时刻,流传已久的央级车企兼并重组终于启幕。
2月9日晚间,
东风股份、
东风科技以及
长安汽车分别发布公告称,其间接控股股东(东风公司、兵装集团)正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宜,控股股东将发生变化,实际控制人不会改变。
酝酿已久,却也发生得突然。有知情人士透露,公告前一日,东风公司和兵装集团就重组事宜开会开到了很晚,目前架构、体系、人事等很多信息还尚未明确。
公告发出后的一小时,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还在为自家智驾方案发布会站台,对于重组之事保持沉默。
东风公司与
长安汽车均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以公告为主”。尽管双方都对此守口如瓶,但前后脚发布公告宣布重组,对象均为国资央企,相互印证下还是引发了外界对于长安、东风重组合并大戏的期待。
一位从业多年的汽车行业投资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轮重组简单点来说,实则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顺应国家战略,作为国防科技的核心力量聚焦主业,整合资源的重要举措,兵装的军工业务会并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旗下汽车业务
长安汽车先行从其中剥离。”
牵一发而动全身,两个庞大的汽车集团融合,不仅对于汽车产业来说是历史性的一刻,也牵扯着集团内部品牌、业务分配与数万人的就业,甚至是重庆、武汉两个城市的汽车工业发展脉络。
目前关于双方如何落地重组未有明确披露,尚有一系列悬念待解。
![](/web/img.php?http://np-newspic.dfcfw.com/download/D25605917195040839717_w900h1089.jpg)
(图表销量均为2024全年累计数据)
全球第五大汽车集团或将诞生
“不如特斯拉,不如
比亚迪”,2024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采访中“喊话”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和
长安汽车三大汽车央企,表示就新能源领域三家中央汽车企业发展还不够快,并提出将对三家企业的新能源业务进行单独考核,包括技术、市场占有率,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
数据显示,2024年一汽、东风、长安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33万辆、86万辆和73万辆,合计192万辆不及
比亚迪全年销售量的一半。
三大央企在新能源领域表现得相对滞后,迫使国务院国资委对其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倒逼其加速整合资源。
若其中两家重组落地,尽管新能源汽车销量仍不及
比亚迪,但在总规模上,长安、东风2024年合计销售规模达516万辆,这一成绩已经超越2024年
比亚迪427.2万辆的销量纪录,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集团。
放在国际市场来看,该成绩也将推动此汽车集团迅速晋升为全球第五大车企,前四家分别为日本丰田、德国大众、韩国现代和跨国公司Stellantis。在民企
比亚迪成长为全球新能源车企第一后,“国家队”发力,推动中国汽车集团与近千万体量的丰田、大众等汽车巨头的差距再缩小。
不过,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长安和东风合并后,规模的叠加不可否认,但实际上“意不在大,而在于强”。
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支持国企通过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强强联合”,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集团。
“两方增长陷入乏力后,合并实现‘1+1=2’是不达预期的,更重要的是捆绑之后对于成本、资源、资本的共享与优化,实现‘1+1>2’的复合优势,这才是央企推动兼并重组的本质目的。”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整合后,500万辆的年销量规模将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而规模化议价能力改变集团在产业链资源方面的话语权,为企业让出更多的利润空间。
这也是
比亚迪近些年得益于规模而具备更大成本优势的原因之一,也是和“单打独斗”相比,规模相加带给东风与长安最直接的好处。
此外,技术、平台共享,降低研发成本和运营成本,加快掌握产业核心资源和关键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这也将成为两家企业合并后盈利的关键。
2024年中期报告显示,东风集团和
长安汽车净利润分别为6.84亿元、28.32亿元,同比均下滑50%以上。在新能源业务需要重点布局与投入,又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更多的利润增长时,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化投资,才可提高竞争力与丰田等全球“吸金”的企业有比拼的资格。
这类投资并购、专业化整合已在电池领域上有所尝试。
2024年9月,在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推进会上,12组26家单位专业化整合项目集中签约,其中就包括中国一汽、兵器装备集团、东风公司与中国诚通的动力电池领域专业化合作项目。
通过力神电池的整合项目,打造国资动力电池头部企业的同时,也为三家车企提供稳定的电池供应,通过统一的电池平台,完成技术共享,规模化集中生产从而降低采购成本,保障其在新能源领域竞争的稳定性、经济性。
延伸至整车领域,各自为战转向集中作战,央企新能源汽车的创新力、研发力、掌控力和话语权也在持续加强。
国资车企欲重夺话语权
整合之下需要有所取舍,国资车企在新能源时代要重夺话语权。
2024年,东风公司累计销售汽车约为248万辆,目前仍然依赖合资业务,不过东风日产、东风本田和神龙汽车三大品牌份额缩水,自主新能源如岚图、猛士、奕派等新品牌体量仍然有限,不仅无法弥补合资缺口,在自主新能源品牌的发展中也较为缓慢。
长安汽车2024年销量268.3万辆,同比增长5.1%,虽然也受长安马自达、长安福特合资品牌整体下滑的影响,但好在自主品牌能够撑起集团发展与转型,自主版块上一年销售223.1万辆,占比超80%,其中自主新能源销量73万辆,子品牌深蓝汽车在传统汽车集团所孵化的新能源品牌中位居头部,并预计2025年可率先作为国企新能源品牌实现盈利。
就新能源领域而言,东风在高端电动化领域布局了主打智能豪华的岚图、硬派越野的猛士品牌;长安走高性价比的路线推出了深蓝品牌,以及和
宁德时代、华为两巨头牵手打造的阿维塔,主打智能覆盖中、高端市场。
目前来看深蓝汽车凭借性价比和增程的策略,在销量与盈利能力方面都保持着不错的水平,2024年做到了全年25万辆的水平,2025年目标销量翻一番,且要实现全年盈利。
但阿维塔与岚图,双双主打智能豪华的标签,月销量均在“万辆”上徘徊。
终端市场中,岚图FREE与阿维塔11、岚图追光EV与阿维塔12在25万元~35万元价格区间中贴身竞争,本就是比较的对象。且作为品牌高端的载体,曾经长安和东风都曾出钱出力,对其寄予了较大的希望。
倘若真的合并之后,出现极氪与领克之间类似的合并,不失为一种高效率的方法与捷径,平台共享、技术共用,例如长安与华为紧密的关系,若将ADS的高阶智驾系统向东风开放,能够进一步加速集团与新能源品牌智能化转型的步伐。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