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广东省人工智能与
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8个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30个应用场景、29个应用解决方案和13款智能终端产品,这些产品都是经过前期地市推荐和专家评审、遴选出的一批优秀产品。
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广东省近日印发了《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
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推出12条“干货”政策措施,加快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
机器人产业高地。据悉,广东将支持更多人工智能与
机器人企业在技术产业化、产品市场化和服务商业化等方面不断突破,持续推出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加快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深化“
机器人+”场景应用。
大模型 8个行业大模型成效显著 算力、芯片和大模型是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基础底座,广东省既有华为昇腾等优秀的计算芯片,也有腾讯混元等自主开发的通用大模型,一直都在支持这些企业的发展、产品的应用,并以此为底座来推动人工智能与
机器人开源生态建设。据介绍,现场发布的8个行业大模型,都已经在相关领域初步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工业领域,广东知业的精益人工智能平台将半导体封装行业的产品质量提升约3%、产能提升约4%;在安全领域,
深信服安全大模型可24小时不间断工作,将需要多次手动操作的安全运营工作量减少了92%;在教育领域,
视源股份的希沃大模型将教师备课时间从2小时缩短到30分钟。
此外,还有医疗领域的医检大模型、文旅领域的环球数科文旅大模型、风控合规领域的法象大模型等,都在降本、增效或提质方面取得了直观可感的应用效果。
“《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资金扶持和生态构建、场景开放等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视源电子首席战略资源官段宇表示,下一步企业将依托政策支持,强化政产学协同,重点攻关端侧大模型的推理优化,多模态融合与感知理解等关键技术。
多场景 30个应用场景支撑优质大模型 有了优质的大模型,还需要在具体场景中去支撑应用。发布会现场发布了30个应用场景。
在工业领域,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梳理了电子信息、汽车、机械装备等10大细分行业的研发、生产、质检、管理等全流程场景,比如蝶讯网的AI设计软件可将服装设计排版时间从1天缩短到几分钟;里工实业的自动化生产线将效率提升30%、成本降低40%—60%。
在教育领域,梳理了学习、教学、实验、资源分发、评估与决策支持等5大场景,比如
视源股份的希沃课堂智能反馈系统已生成超15万份反馈报告。
在医疗领域,梳理了影像诊断、临床决策、手术规划等10大典型场景,比如
迈瑞医疗和腾讯联合开发了全球首个临床落地的“启元重症大模型”,让医生工作效率提升超30倍。
在安全领域,梳理了生产风险监测预警、安全行为识别、应急救援决策、灾害现场态势感知和
机器人救援与搜索等5大典型场景,比如远正智能的铝加工安全生产管理平台将安全事件报警数量降低了53%。
供给侧多领域涌现可复制解决方案
需求侧有了好的大模型和应用场景,关键还要在供给侧有优秀的解决方案,切实把场景需求变成落地的实在应用。
现场,广东发布了29个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这些都是广东省企业针对各行业的一些场景应用痛点,在实际运用中取得很好效果的解决方案。
在工业领域,解决了质检方面人工成本高、准确率低、质量不可控等问题,以及生产管控中跨系统集成信息困难等问题。比如机智云质检方案在纺织行业的应用已节约30%的人工成本,产品合格率超99%。
在教育领域,解决了学生实践能力弱、实验过程难追溯、人力考评效率低下、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比如像素数据的数智化实验室降低了80%的考试管理成本。
在交通领域,解决了传统智驾的信息传递减损、依赖高精度地图、难以应对复杂路况等问题,比如元戎启行高阶智驾平台在复杂城市道路的选路准确性达96%。
在金融领域,解决了信贷资料审核难、风险发现难、人工撰写授信报告耗时且质量不一等问题。比如迪博AI信贷助手的录入汇总计算效率相比人工提升40倍以上。
此外,在生活、能源、农业、商业服务、城市治理、跨行业应用等多个领域也涌现出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全流程 13款智能终端产品发布 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仅是赋能千行百业,未来大家使用的终端产品很有可能会在功能、形态等方面发生一些颠覆性变革。广东省高度重视这一发展趋势,从2023年起就一直组织省内企业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渗透、融合创新到终端产品生产的全流程。
发布会现场还发布了13款智能终端产品。在工业终端方面,玄羽数控机床智能系统已广泛用于3C制造和汽车制造行业,提升5%—20%的加工效率、10%—25%的产能;华数重载
机器人已用于搬运、铆接和钻孔等。
在医疗终端方面,AI导诊
数字人可使医院每天多接待10%的患者进而增加收入,每年还可节省数百万元的人工客服成本;自动化显微影像平台及智能分析云已在全国200多家机构创造超1亿元的经济效益。
在虚拟现实终端方面,AI裸眼3D显示器、VR自适应智能感知装备、具身智能
机器人手臂操作杆等产品品类多样。
在安防终端方面,AI感知助理、智能车载监控终端等产品供给丰富。此外,还有脑机AI鼠标、自主飞行无人机以及动态交通AI
机器人等多元产品。
据悉,下一步,省人工智能与
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坚持做好资源协调、企业培育、产业集聚等保障工作,支持更多人工智能与
机器人企业在技术产业化、产品市场化和服务商业化等方面不断突破,持续为大家推出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加快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深化“
机器人+”场景应用。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