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观察丨“飞地”飞起 深圳海边“小城”变形记,德方纳米最新消息,300769最新信息

《 德方纳米 300769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南财观察丨“飞地”飞起 深圳海边“小城”变形记
2024-12-06 08:20:0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张晓慧深圳报道
  2024年6月,深汕特别合作区通港大道正式通车。
  通港大道不长,只有12.7公里,路上车流不大,多数是施工的泥头车和轿运车,路两侧也比较“荒凉”,除了几处在建的产业园工地,满眼是绿色的山林。
  但通港大道却是深汕新的交通“大动脉”。北端是鹅埠镇,深汕的中心城区,深圳比亚迪工业园,零部件生产基地;中间是鹏兴立交,桥下是比亚迪2期厂房,仰望等比亚迪中高端车型于此下线;南端是小漠港,万吨级滚装船码头,成千上万辆比亚迪轿车在码头边排开,运往欧洲、中东、东南亚。
  “我刚来的时候,办公楼和公寓还在建设,现在都已经投入使用了。”吴小雨,今年22岁,是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学生,在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实习,半年时间里,她感受到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感慨这里“少了村味多了班味”。
  目前比亚迪在深汕的员工总数已超2万人,一二期项目达产后预计岗位总数将升至5.4万人,深汕人口规模正在可预期范围内大幅增长。
  2024年11月18日,比亚迪第1000万辆新能源车在深汕下线。
  12月6日,深圳全球招商大会召开。此前在11月19日举办的智能网联汽车与高性能材料的分会场上,比亚迪与深汕再度签约,将投资建设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四期项目,用于扩产电芯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
  从渔港温泉到新能源汽车,从2021年到2024年,深汕,这座深圳100公里外的“海边小城”跑出了惊人的GDP增速,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新能源汽车版图上,有了一席之地。
从0到2200亿
  此前三年,比亚迪已经斥资315亿元,在深汕投资了三期项目。四年来,比亚迪保持着每年投资一期的速度加码深汕,预计满产年产值超过2200亿元。
  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办公室主任黄鸣透露,目前比亚迪在深汕的50万辆整车产能超级工厂已经全面达产,另一座同样产能规模的超级工厂即将于明年年中建成投产。
  从第一期项目投资50亿元“试错”,到今年3月工信部发布公告同意比亚迪深圳新能源乘用车工厂迁至深汕特别合作区红海大道1888号,再到核心零部件、电池、整车生产线陆续在深汕落地,深汕工厂在比亚迪的布局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时间拨回2021年,2021年,比亚迪汽车业务收入首次超过千亿元,占到总营收的一半以上。当时,比亚迪推出的秦PLUS DM-i、宋PLUS DM-i、唐DM-i等多款定价偏低的车型由于订单激增导致而同年。
  比亚迪亟需扩大产能并向中高端车型发力,而最快的方法就是快速开辟一个新的生产基地。2021年8月,比亚迪与深汕达成第一次合作,投资50亿元建设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主要用于生产汽车零部件,而非整车,这看起来更像是一次“尝试”。
  一期的建设速度给了比亚迪一个大大的惊喜:2021年8月13日签约,64天后开工建设,349天即投入生产。
  2022年1月30日,一期项目封顶的同一天,二期项目签约,比亚迪再投资200亿元在小漠港旁边建设30万辆新能源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
  15天后,比亚迪100%持股的腾势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获得营业执照,比亚迪汽车高端品牌筹备办公室主任赵长江称,这意味着比亚迪即将推出高端产品、开启高端服务。
  而比亚迪深汕二期项目的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生产汉、腾势、仰望等中高端车型,深汕已经成为比亚迪中高端车型的重要生产基地。
  2024年3月,工信部正式批准比亚迪深圳新能源乘用车工厂迁至深汕。目前,比亚迪二期项目双班生产,日产1300辆,并在今年年内签约了三期、四期项目。至此,比亚迪在深汕平稳落地并进一步扩建。
  同一时期,深汕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进入加速期。
  2018年12月,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揭牌,深汕正式成为深圳“10+1”区,随后城市建设更加火热地开展,固定资产投资从2018年66.74亿元增长至2023年354.98亿元。
  其中两个重要交通基础设施通港大道、小漠港均是与比亚迪的强相关基础设施。
  2021年12月28日,小漠国际物流港(一期)开港运营,这也是深圳唯一开展汽车滚装业务的港口,直接便利了比亚迪后来的整车和零部件出海。
  而通港大道的通车则将比亚迪深汕鹅埠一期工厂的零部件运送到小漠二期整车工厂的时间缩短到10分钟,将比亚迪整车下线到小漠港的时间缩短到5分钟。
  2023年全年,小漠港共完成16航次汽车滚装出口工作,累计汽车滚装出口量达20077辆,占深圳市全年汽车出口总量约29%,货值超30亿元;今年前10个月,小漠港已累计出口新能源车超过5万辆,同比增长230%。但这还远不及比亚迪的出海需要,比亚迪财报显示,今年1-9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出口达到29.8万辆。
  为了进一步满足比亚迪深汕基地2025年100万辆整车产能和华南地区整车出口的需要,2023年底,小漠国际物流港开工建设汽车滚装专用码头,投产后码头滚装泊位可同时停靠2艘9200CEU汽车滚装船,具备70万辆汽车滚装吞吐能力。
  围绕产业链的升级
  在深汕的官方说法中,比亚迪一直作为“链主”企业存在。
  “链主”企业指的是在产业链供应链中具有核心优势地位、对所在产业链的资源配置影响较大的企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景虹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抓住“链主”企业就抓住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牛鼻子”。
  对于深汕来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链主”企业直接加速了其新能源汽车完整产业链的建设。
  深汕官方披露的信息显示,速腾聚创、东风李尔、力劲科技、京西重工、佛吉亚、延锋国际等近30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上企业入驻深汕。记者梳理发现,深汕目前聚集的企业基本覆盖电池、传感器、座椅、智控底盘、整车等新能源汽车中下游环节。
  东风李尔深汕公司负责人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介绍,公司原在惠州,主要为坪山的比亚迪工厂供货。东风李尔的园区距离比亚迪工厂仅16公里。延锋内饰亚太运营三区总经理倪建军亦表示:“跟随比亚迪落户深汕,成为公司重要的发展战略。”
  继续往产业链上游挖掘,新型储能、新材料等相关领域的成熟企业也可以在深汕找到踪迹。我们调研发现,深汕的“一主三辅”并不孤立存在,几个产业集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德方纳米专研磷酸盐系正级材料,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领域,比亚迪宁德时代均为其客户。2023年12月,德方纳米拿出1.2亿元在深汕拍下28万平方米产业用地,预计建成后年产50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同一个月,深汕智瀚国际汽车城投资拍下55.23万平方米工业用地,计划为新能源集团协鑫打造百亿级储能基地项目。
  在各领域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深汕建起新材料、新型储能、智能制造产业园,产业集群渐成规模。
  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是深圳首个、华南地区唯一的高端电子化学品专业园区,正在加快建设半导体关键材料的研发、生产、中试基地,近期总投资约130亿元。南山智造深汕高新产业园也迎来首家入驻企业--速腾聚创,速腾聚创CEO邱纯潮介绍,公司在深汕的一期项目占地2.6万平方米,规划7条产线,计划年产能100万台,未来将进一步在深汕规划落地智能传感器、智能机器人两个产业集群。
  据深汕特别合作区披露的数据,目前深汕已引进产业项目计划投资额近1000亿元,预计总产值近3000亿元。
  深汕渐渐有了深圳的样子
  不只是深圳大企业为深汕带来了“人气”,更为重要的是,深汕城市规划正加速向深圳看齐。
  2022年9月,南外深汕西中心学校迎来第一批学生,深汕学生在家门口享受到与深圳同等甚至高于一些深圳学校的教学质量。这里是中国垒球协会授牌的“全国软式棒垒球实验校”,配备标准足球场、体育馆、图书馆、天文馆、海洋馆、科技馆、国学馆一应俱全。
  这是深汕第一所对标深圳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赤石镇的深圳中学高中园也在今年9月开学,提供9900个学位,并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共建实验班;今年1月,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汕校区开工建设,规划设置汽车与智能制造学院、电子与网络工程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智慧城市工程学院、新能源工程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共6个学院。
  从四镇没有一所高中,到幼儿园、小初高、本科均与深圳“同质”,深汕教育的短板正在被补齐。据深汕官方数据,“十四五”期间,深汕预计将新增基础教育阶段学位3.8万余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达到1.5万人。
  深汕特别合作区官方今年7月披露的数据显示,深汕户籍人口8.3万人,实际管理人口14.1万人,较2018年深汕特别合作区揭牌前几乎翻了一番。
  为了容纳随大企业而来的大量职工,深汕提出保障房建筑面积不低于总住房建筑面积的60%,保障房套数不低于总住房套数的60%,大专及以上学历可以申请。
  围绕深汕第一个保障房项目—深耕村,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商业生态,500米外有9年一贯制学校,走出家门即是滨河绿道。深耕村周边,一座现代社区逐渐成型。
  服务于激增的人口产生的医疗需求,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门诊部投入运营,深汕首家三级医院深汕人民医院预计2025年底投入使用。
  生活品质对标深圳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不少村民成为了“市民”,并吸引了越来越多在外地打工的深汕人回到家乡;惠州、汕尾、深圳、湖南等地的“外地人”也抱着好奇心来深汕寻找机会,创业、进厂。
  满足了教育、医疗、住房需求后,交通亦是建设现代城市最为基础的设施,关乎城市人、财、物等要素能否高效流通。联通外部,深汕西高速改扩建验收通车,广汕高铁开通运营;内部的深港大道和深汕大道全线通车,可快速实现货物“从厂到港”。
  (文中吴小雨为化名)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南财观察丨“飞地”飞起 深圳海边“小城”变形记,德方纳米最新消息,300769最新信息

sitemap.xml sitemap2.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