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的发展前景、新的发展机会,是鼓舞民营企业主动布局出海的主要原因,随着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和业务多元化的机会,开拓国际市场成为重要战略选择。
多个部门发布指导意见,鼓励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帮助企业利用更高效的方式实现出海并增厚海外收益。在商务和金融协同方面,出口信用保险等支持举措不断深化,为民营企业更好“走出去”提供了金融保障。
扫地
机器人、3D打印机、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得益于“走出去”政策支持及日益增强的产品竞争力,越来越多中国产品走俏海外,其中,民营企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举办了新时代民营经济人士培育赋能第四期培训班,围绕“加强分类指导,助力民营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主题进行集中培训,70名民营企业代表参加了培训。培训现场,多名民营企业家对记者表示,当前正积极布局海外业务,向海外市场探寻发展新机遇。
“机遇”是民营企业家们谈到最多的一个词。“当前海外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需求旺盛,中国的锂电企业出海面临很大的发展机会。”参加此次培训的深圳
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艳艳告诉记者。
当下,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
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成为我国外贸增长的新引擎。何艳艳表示,这极大地增强了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出海的信心,很多企业推出了海外布局规划。
2024年,民营企业进出口额24.33万亿元,增长8.8%,占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继续提升,达到55.5%,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数量首次超过60万家,达到60.9万家,民营经济首次成为我国高技术产品的最大进出口主体。多名受访的民营企业家表示,广阔的发展前景、新的发展机会,是鼓舞民营企业主动布局出海的主要原因,随着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和业务多元化的机会,开拓国际市场成为重要战略选择。
当前国际市场竞争环境复杂,出海对民营企业而言,也意味着更大的不确定性。
“挑战”是参加培训的民营企业家提到的另一个关键词。采访中,多名民营企业家坦言,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法律法规、贸易政策、文化背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民营企业海外拓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张林山分析:“民营企业出海,面临来自国际大型企业与海外本土企业的双重竞争压力,竞争将更加激烈。此外,部分国家实施贸易限制与歧视性政策,也可能导致民营企业在当地难以享受公平的市场待遇,增加了企业海外运营风险与成本。”
为民营企业顺利出海保驾护航,提升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仅要靠企业自身努力,更需多方共同发力,解决民营企业遇到的人才、融资、风险应对等实际难题。
“民企出海关键立足点在于产品,产品够硬,才能扛住国际市场激烈的‘大浪淘沙’。”上海
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河生认为,民营企业应夯实自我实力,积极应对出海挑战,形成国际竞争力。
民营企业出海,抱团合作很关键。“企业间应共同应对贸易壁垒、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形成抱团取暖、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张林山建议,应鼓励民营企业与上下游企业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实现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高产业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与定价权。
民营企业出海更离不开政策举措的支持。2024年以来,多个部门发布指导意见,鼓励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帮助企业利用更高效的方式实现出海并增厚海外收益,拓展新的贸易增长点。同时,在商务和金融协同方面,出口信用保险等支持举措不断深化,为民营企业更好“走出去”提供了金融保障。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围绕提升我国民营经济国际竞争力,不断强化政策落实,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发挥民营企业稳定外贸增长的重要作用。 (经济日报记者赖奇春)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