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过去几年休闲零食行业中业绩增速最迅猛的企业,
盐津铺子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一方面,资本市场光环逐渐淡去,年初至今其股价已跌超15%,另一方面,随着量贩零食渠道红利弱化,其业绩增长也出现放缓迹象。在此背景下,
盐津铺子做出重要决策——出海寻找新的增长点。2月24日,其发布公告称,拟在泰国设立全资子公司并投资建设泰国生产基地。
然而,出海并非易事,企业需在产品定位、品牌推广、渠道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当地市场的需求和文化差异。休闲零食企业中,
洽洽食品早在2017年就已在泰国建厂,但经过多年海外市场耕耘,截至2024年上半年,该公司海外市场营收占比尚不足9%。如今尚未建立海外市场根基的
盐津铺子,想要依靠出海打造新的增长曲线,注定面临多重挑战。
布局出海 盐津铺子开始了一系列出海布局。根据2月24日
盐津铺子发布的公告,此次在泰国投资建厂,是为满足其海外业务发展需要。公告显示,此次项目投资金额约为2.2亿元(或3000万美金,最终投资总额以实际投资为准)。
同时,为保证此次项目的实施,
盐津铺子拟以自有资金约106.38万元(或500万泰铢)出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盐津食品(泰国)有限公司(下称“盐津泰国公司”)作为此次项目的实施主体,重点打造以魔芋、薯片等为核心产品的智能化生产基地,通过供应链布局进一步推动海外业务拓展。
对于此次投资目的,
盐津铺子称,将重点拓展海外业务,通过供应链布局进一步推动海外业务拓展等,从而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打造新的增长曲线。
事实上,在今年新春致辞时,
盐津铺子董事长张学武就表示,2025年将以魔芋、鹌鹑蛋品类为核心,精耕东南亚市场,开拓日韩、欧美市场,将Mowon品牌中国辣味零食推向全球。据其介绍,
盐津铺子销售出海战略彰显成效,东南亚市场成为新增量市场。
2025年开年,
盐津铺子就着手布局海外市场。1月7日,
盐津铺子公告称,其以自有资金在越南投资设立境外全资子公司盐津食品越南有限公司 (下称“盐津越南公司”),盐津越南公司注册资本30.56亿越南盾(约87万元)。
对于
盐津铺子一系列海外布局动作,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餐饮及食品行业分析师林岳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认为,“是未雨绸缪的考虑,休闲零食行业当下整体面临生产成本高企、市场空间缩小、行业竞争加剧的境地,出海开展基础建设,一方面是谋求新市场、新增量,另一方面是通过布局供应链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生产产能和效率。”
渠道竞争凸显 凭借量贩零食渠道,近几年,
盐津铺子业绩增速鹤立鸡群于一众休闲零食企业。即便是受疫情影响的2022年,其营收同比增速为26.83%,净利润增速达到100.01%;2023年进一步高速发展,营收同比增速为42.22%,净利润增速为67.76%。
但随着其他休闲零食企业入局量贩零食,
盐津铺子在该渠道所分到的蛋糕变小。2024年前三季度,该公司营收为38.6亿元,同比增长28.49%;净利润为4.93亿元,同比增长24.55%。无论是营收增速还是净利润增速皆较2023年出现大幅度下滑。
而抢夺量贩零食的竞争还没有结束。2024年10月底,
三只松鼠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拟以不超过2亿元收购量贩零食品牌湖南爱零食科技有限公司的控制权或相关业务及资产。
与此同时,整个量贩零食行业也正在发生变化,头部量贩零食品牌们集体转向硬折扣超市赛道,2024年9月27日,坐拥3500多家门店的量贩零食品牌零食有鸣对外官宣进军硬折扣全品类批发超市;同年12月21日,
万辰集团宣布推出来优品省钱超市;2025年2月17日,鸣鸣很忙正式推出赵一鸣省钱超市。对于量贩零食品牌集体转型硬折扣超市,林岳对记者分析认为,“是由于零食市场当下已非常饱和,没有太多增量市场。”
目前,量贩零食已成为
盐津铺子重要的销售渠道。据了解,2023年,该公司来自量贩零食渠道的收入占比约为20%。2024年上半年,其来自经销渠道(含便利店、小型超市、硬折扣在内的新零售渠道和其他渠道)的收入占比已经达到72%。
随着来自量贩零食渠道红利消退,
盐津铺子也调整了相应投资动作。2023年12月,
盐津铺子母公司
盐津铺子控股以3.5亿元投资由零食很忙和赵一鸣零食合并组成的零食很忙集团(鸣鸣很忙前身),天眼查显示,2024年12月31日,
盐津铺子控股退出鸣鸣很忙股东行列。
出海“试验田”挑战 如今选择出海的
盐津铺子迎来了新的挑战。
盐津铺子并非是首个出海的休闲零食企业。比如,
洽洽食品目前已设有海外事业部专门负责国际市场的开拓和销售,该公司同样将海外开拓方向聚焦东南亚市场,目前产品主要出口到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但海外这条路想要发展起来并非易事。根据官网得知,2017年,
洽洽食品在泰国建厂,标志着其国际化战略迈出坚实一步。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
洽洽食品海外市场收入分别为5.18亿元、4.79亿元、5.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6%、-7.56%、7.7%,营收占比分别为8.66%、6.96%、7.58%。2024年上半年,该公司海外市场营收为2.46亿元,同比增长4.54%,营收占比为8.47%。
从财报上看,
盐津铺子目前尚没有来自海外市场的收入。2月25日,本报记者就为何选择在泰国建厂、海外业务情况表现、海外市场战略规划等问题,询问了
盐津铺子相关工作人员,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相关回复。
对于此次在泰国设厂存在的风险,
盐津铺子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本次在泰国投资尚需办理商务、发改、外汇管理等境内主管部门的相关核准、备案手续;还需经过泰国本地相关部门的审批及登记,能否获得相关部门核准、审批以及核准审批的时间均存在不确定性;同时泰国的政策、法律、商业环境、文化环境与国内存在较大区别,在泰国公司经营过程中,亦面临法律法规变化等方面的风险;公司将结合实际情况尽快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积极防范和应对上述风险。
在林岳看来,以泰国为首的东南亚市场,始终是中国企业出海的最佳“试验田”。“华人文化、消费习惯等相对接近,供应链成熟,但也面临如何应对不同国家的法规要求,包括对食品生产、检验、运输、安全、劳动用人等方面的挑战,这些都需要专业的应对,以减少踩坑的几率。”林岳对本报记者表示。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