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 | 今年“A+H”股扩容潮 20家A股企业筹划赴港上市,三只松鼠最新消息,300783最新信息

《 三只松鼠 300783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数读 | 今年“A+H”股扩容潮 20家A股企业筹划赴港上市
2025-04-16 21:12:00
2025年已有 14家企业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申请,宁德时代已通过聆讯。
  4月16日,牧原股份公告筹划H股上市,称将“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
  2025年以来,“A+H”上市潮持续火热。4月以来,兆威机电东鹏饮料大族数控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相继披露赴港上市计划。4月11日,宁德时代通过聆讯,获批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统计发现,截至4月16日,2025年至今已有20家A股上市企业公告筹划H股上市,另有14家企业正式递交申请。
  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中概股回流成为市场焦点。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于4月13日称,香港必须成为中概股回流的首选上市地。港交所亦有望成为中概股回归的受益者。德勤预测,2025年港股IPO融资规模或达1500亿港元。
  此轮“A+H”扩容潮中,谋求双重上市的企业呈现哪些新特征?中国证监会和港交所的政策组合拳如何加速内地公司国际化融资进程?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近年“A+H”企业上市案例发现,政策红利释放与企业全球化战略形成共振,正重构中资企业跨境融资版图。
  1. A股硬科技企业扎堆涌港:宁德时代25天完成备案破纪录
  电力设备、电子行业领衔的A股硬科技企业正加速构建港股融资通道。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梳理A股上市公司公告发现,2024年初至今年4月16日,共有35家A股上市公司正在筹划H股上市,其中,2025年发布公告的达20家,已超2024年总和。在2024年第四季度,单季即有9家启动进程。
  备案程序显著提速,宁德时代以25天刷新H股上市备案时效纪录。目前35家上市公司中,18家处于筹划(或研究)阶段,17家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并在中国证监会备案。百利天恒钧达股份吉宏股份康乐卫士完成备案。4月11日,宁德时代通过聆讯,获批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35家筹备H股上市的A股企业呈现显著行业集聚特征,电力设备(宁德时代中伟股份等7家)、电子(天岳先进峰岹科技等7家)、医药生物(百利天恒康乐卫士等4家)三大领域占比51.4%,其中半导体(5家)、电池(4家)等细分赛道尤为密集,凸显港股对硬科技及新能源资产的配置倾向。值得注意的是,食品饮料行业亦有4家企业现身名单,折射新消费赛道跨境融资新动向。
  35家拟赴港上市A股企业效率呈现两极分化。7家企业从筹划公告到正式递表全程压缩至30天内,蓝思科技更以19天创下“加速度”样本。备案环节分化明显,龙头企业宁德时代从申请到完成备案仅25天,创下行业最快纪录。百亿以下中小市值企业平均需耗时181天,头部企业审批效率超后者7倍。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发现,A股企业赴港融资版图深度绑定国际化战略,均在公告中强调国际化战略、海外布局和境外融资能力的重要性。Wind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筹划H股上市的A股企业中,境外业务收入占比呈现显著分化,其中科技与医药企业表现尤为突出。通信设备商剑桥科技和创新药企百利天恒境外收入占比分别高达92.6%和91.6%,反映其业务高度全球化;半导体及汽车产业链企业江波龙(71.1%)、均胜电子(74.1%)超七成收入来自海外,体现了中国高端制造的全球竞争力。
  千亿级企业呈现碾压级优势,宁德时代以3620.13亿元营收规模、 30.5%境外收入占比,领跑新能源产业链出海;赛力斯等车企同步构筑跨国版图。中小市值企业跨境依存度分化显著,如互联网电商吉宏股份和消费电子企业蓝思科技,其境外收入占比分别为63.2%、58.6%,倚重海外市场破解增长瓶颈;而三只松鼠等消费品牌境外收入仅占0.01%。
  2024年港交所放宽特专科技公司上市门槛,行业集中度与政策导向共振,半导体、光伏等战略新兴领域企业境外收入占比普遍高于20%。
  Wind数据显示,2024年港股中资股首发融资规模达到592.33亿港元,同比激增250.74%,下半年占全年总额的90.1%。受美的集团顺丰控股等大型IPO推动,2024年9月、11月中资股首发融资额为全年月度前两位,分别达到357.67亿港元、79.18亿港元。
  2025年首季延续高热,港股中资股首发融资规模为93.79亿港元,达去年同期的6.4倍。当前122家港股排队企业中,116家为内地企业,占比95%,中资跨境融资潮持续蓄能。
  2. 政策协同提速港股上市进程监管评估周期缩至30个营业日
  “A+H”上市热度提升,既有企业自身的业务拓展、融资诉求,也有着政策支撑的因素。自2024年以来,中国证监会与香港监管机构协同推出一系列政策支持“A+H”上市。
  2024年10月,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联合优化IPO审批流程,对A股企业实行“完全合规/需补充/需深入审查”三级分类管理,对预计市值超100亿港元的A股公司设立快速通道,监管评估周期压缩至30个营业日。香港联交所2024年12月发布的咨询文件建议将A+H股公司H股最低占比从15%下调至10%或对应30亿港元市值以降低上市门槛。同时,中国证监会称将进一步优化境外上市备案流程,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提升备案效率,叠加“惠港5条”持续发力,支持香港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中资企业赴港上市也正驶入“政策快车道”。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统计显示,2024年至今年4月16日,港股新增63家内地上市企业,其中美的集团龙蟠科技顺丰控股赤峰黄金4家A股公司完成“A+H”布局。从时间上看,2024年在港股成功上市的A股企业从筹划到成功上市均经历了较长的等待期,美的集团近一年,龙蟠科技顺丰控股均达1年零4个月。今年上市港股的赤峰黄金,等待期则显著缩短至9个月。
  募资版图凸显产业升级主线:美的集团以356.66亿港元创港股2024年最大IPO纪录,资金重点投向全球研发、智能制造升级及海外渠道建设,巩固智能家居与新能源技术优势。顺丰控股56.62亿港元强化跨境物流网络,摘得“A+H”物流第一股。龙蟠科技募资4.95亿港元加码印尼锂电池材料产线及国内磷酸锰铁锂项目。
  2025年3月,赤峰黄金以26.76亿港元募资额登陆港股,成为第三家“A+H”黄金企业,也是今年首家“A+H”上市企业。其募资额50%用于矿场的升级与勘探,以实现公司增长潜力;40%用于在采矿业发展成熟、采矿业政策环境稳定的国家优先收购具有一定规模及优质的矿业资产。
(文章来源:新京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