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img.php?http://webquoteklinepic.eastmoney.com/GetPic.aspx?nid=0.300803&imageType=k&token=28dfeb41d35cc81d84b4664d7c23c49f&at=1)
陆续拿下证券、基金牌照后,素有“小东财”之称的
指南针(300803.SZ)近日披露2024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5.29亿元,同比增长37.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43.5%。
从布局来看,
指南针意在打造以原有金融信息服务为主体,证券服务和公募基金服务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业务发展新格局,强化自身在市场上的综合财富管理能力,眼下初步成型。麦高证券逐渐步入正轨,去年实现营业收入4.87亿元;净利润7091.11万元,同比增长1095.03%。
不过,
指南针所谋求的版图亦有不小挑战,斥资拿下两张牌照后,推动后续业务重启和发展的资金诉求不低。收购麦高证券后,
指南针两次动用自有资金先后计划增资7亿元,去年麦高证券的业务及管理费用激增93%,达到3.85亿元,占公司整体管理费用的85%。先锋基金方面,公司早前长期亏损,实现扭亏为盈不是易事,想要重启业务在渠道、资金、投研能力方面也都需要重建与支持。且无论是证券业务还是基金业务,市场和赛道都相对饱和,
指南针后发追赶,想要实现突破,并不容易。
麦高证券经营渐入正轨 从具体业务来看,报告期内,
指南针主要业务包括金融信息服务业务、证券业务、广告服务业务,其中金融信息服务收入为11.84亿元,同比增长24.77%;证券服务营收为3.17亿元,同比增长151.98%;广告服务营收为0.27亿元,同比降低27.67%。这也源于麦高证券经纪业务有序展业后,
指南针与其他合作券商的合作规模逐步缩小,相关收入预计萎缩。
指南针以证券工具型软件“发家”,向投资者提供金融数据分析和投资咨询服务,其近年来在转型之路上付出颇多,市场多有声音称其意在“摸着东财过河”,左手证券、右手基金。
2022年7月收购麦高证券(原网信证券)后,
指南针推动原有的金融信息服务与证券服务融合,双主业并进;2024年12月,
指南针又取得先锋基金39.1976%股权,成为主要股东。
按照
指南针的规划,麦高证券将以经纪业务为突破,以投行、资管、自营等其他业务为补充,整体打造以金融科技为驱动、中小投资者财富管理为特色的证券业务生态闭环。对于麦高证券的发展,2022年
指南针提出了“五年三步走”的发展规划,即一年内实现麦高证券扭亏为盈;在三年内全面恢复公司经纪业务、做到行业中位水平;五年后经纪业务排名进到行业前20。
当前,麦高证券逐渐步入正轨,2023年实现净利润491万元,营业收入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3.33%;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87亿元,净利润7091.11万元,同比大涨1095.03%。“爆发式增长”一方面源于此前业绩基数低,另一方面也归功于
指南针不断将自有平台的流量导入麦高证券。
从具体业务来看,麦高证券的经纪业务收入、自营业务收入及客户托管资产规模有所增长,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2.83%;利息净收入7630.8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2.91%;自营业务投资收益1.4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4.88%;净利润7091.1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95.03%;2024年末,代理买卖证券款66.24亿元,较2023年末24.1亿元增长174.87%。
东吴证券研报预测,考虑一系列增量政策对资本市场的持续积极影响,以及公司稳定的客户群体和顺畅的导流模式,预计公司经纪业务收入将在未来稳定增长。
方正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许旖珊认为,
指南针的金融信息主业与证券业务协同性,优质客群+特色化营销模式+丰富投顾经验,有望成为证券业务成长引擎。据预测,2025年麦高证券客户有望达到85万,经纪业务净收入有望达到4.5亿元。
先锋基金业务重启有挑战 总体来看,
指南针原本金融信息服务业务所积累的客户资源和流量入口都可以赋能旗下证券和公募基金业务发挥“协同效应”,但相关业务后续发展亦需要不少资金支持。
譬如,麦高证券业务拓展迅速致管理费用增长。记者关注到,2024年麦高证券业务及管理费用达3.85亿元,同比增长93%,占比公司管理费用85%。且自2022年
指南针收购麦高证券后,
指南针当年7月以自筹资金5亿元先行增资麦高证券,又于2024年12月以自筹资金再行增资2亿元,各项投入叠加下导致公司财务费用增长,亦加重了资金压力。
此外,在证券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总体背景下,证券公司的发展尤其是证券经纪业务的发展能否达到预期水平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考虑到麦高证券在破产重整后内部组织架构复杂性将有所提高,且证券公司自身业务体系存在一定的行业特殊性,推行的各项整合措施亦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先锋基金业绩重启亦面对一定挑战。从先锋基金情况来看,有净利润披露的年份(2016年至2020年),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要实现扭亏为盈不是易事,新发业务端也已经停摆了5年,要重启业务,在渠道、资金、投研能力方面也都需要重建与支持。降费潮的冲击使得中小基金公司的盈亏平衡变得更加艰难。公募基金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头部公司凭借其优势地位占据主导,而中小基金公司则在品牌、创新和人才等多个方面面临严峻挑战,突围之路愈发艰难。
资金实力方面,作为民营企业的
指南针相较于大多数公募基金所依赖的国资背景股东,显然并不占优。此前,监管在批准
指南针受让先锋基金股权时,亦曾对其资金补充能力提出质疑,要求
指南针详细解释资金未到位的原因,并制定在资金未到位情况下对麦高证券和先锋基金进行持续资本补充的计划。
对此,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对蓝鲸新闻记者指出,
指南针在重启先锋基金业务时或面临不少困难。由于先锋基金近5年无新基金成立,原有渠道可能已弱化,重新搭建销售渠道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和时间。资金上,过往亏损加上长时间业务停滞,资金储备不足,吸引新资金流入也因品牌受损和市场竞争变得艰难。投研能力上,人员可能因业务停滞流失,投研体系需重新构建,难以快速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以支撑投资决策和产品设计。“先锋基金重启业务需要大量资金用于渠道建设、人才引进等,持续输血,
指南针必然面临资金压力,影响财务状况和资金流动性,进一步来看,推动麦高证券和先锋基金业务发展所需资金会加重公司负担。”
一边砸钱做业务,另一边,
指南针也给业务团队设定了不低的目标,实施激励计划。近期,公司推出了2025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拟授予的股票期权数量为529.09万份,行权价格为91.75元/份,激励对象总人数为422人。
指南针此次激励计划的考核年度为2025-2026年两个会计年度。其中,第一个行权期的业绩考核目标为以2024年为基数,2025年
指南针的营业总收入增长率不低于12%,或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2%。第二个行权期的业绩考核目标为以2025年为基数,2026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增长率不低于12%,或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2%;或以2024年为基数,2026年公司营业总收入增长率不低于26%,或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26%。
长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或能吸引并稳定核心人才,但无论是证券业务还是基金业务,市场和赛道都相对饱和,后发追赶,
指南针要实现突破,并不容易。
对标同业来看,
国海证券在研报中分析称,
指南针与
同花顺和
东方财富的业务侧重点有所不同,
同花顺和
东方财富的证券、期货市场信息服务业务较为全面,软件功能趋于平台化,更加偏向于基本面分析,客户群体相对庞大;而
指南针则更侧重证券分析软件产品设计,产品更加专业化、多样化,客户群体相对较小但更有针对性,更偏技术面和资金面分析。
(文章来源:蓝鲸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