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资本局2月9日消息,今年以来,人形
机器人始终是热点话题。除了登上春晚舞台,在资本市场也引发了强烈反响。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7日收盘,宇树
机器人指数、人形
机器人指数年内累计涨幅分别为23.51%、19.87%,在所有概念板块里表现居前。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在行情带动下,部分早在去年四季度末就布局人形
机器人赛道的主动型基金产品,今年以来收益率已经超过30%,有的甚至超过40%。
人形机器人概念大火多家上市公司回应 今年以来,人形
机器人概念走出一波强势行情,春节后的三个交易日,相关概念板块延续节前上涨趋势,热度居高不下。
截至2月7日收盘,尽管盘中有所分化,Wind股票指数方面,宇树
机器人指数、人形
机器人指数当日分别上涨1.01%、0.64%,今年以来累计涨幅分别为23.51%、19.87%。
个股方面,年初至今,
长盛轴承(300718.SZ)累计涨幅127.60%,
中大力德(002896.SZ)、
卧龙电驱(600580.SH)分别涨66.96%、54.39%,均创历史新高。此外,
绿的谐波(688017.SH)、
兆威机电(003021.SZ)、
三花智控(002050.SZ)均涨超50%,还有十余只概念股涨超30%。
![1739089544694630.png](/web/img.php?http://np-newspic.dfcfw.com/download/D25285112752035764365_w638h483.jpg)
为什么
机器人板块上涨居前?方正富邦基金指出,主要有三大利好。第一,宇树
机器人参演春晚,展现出较高的硬件成熟度和运控协调性;第二,特斯拉在近期财报电话会上更新了Optimus(擎天柱)量产指引,包括今年目标生产1万台等;第三,
机器人公司Figure宣布终止与OpenAI的合作关系,并称30天内将向外界展示“人形
机器人上从未见过的东西”。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随着市场对人形
机器人关注度的提升,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公开回应布局情况。
2月6日晚,
鸣志电器(603728.SH)披露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称,2024年上半年,公司
机器人(包含人形
机器人)相关应用占比营业收入约8%,占比较低,不会对公司目前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其表示,公司主营业务为智能装备运动控制领域的核心技术及系统级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经营,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业务营业收入占比超过总额的90%。短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市场环境、行业政策也未发生重大调整。
2月6日,
绿的谐波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称,公司密切关注行业内的前沿技术和创新企业,包括美国Figure
机器人公司。其表示,将不断提升自身在精密传动装置领域的技术实力和产品竞争力,积极探索与行业内优秀企业的合作机会,共同推动
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2月份以来,还有
胜宏科技(300476.SZ)、
胜蓝股份(300843.SZ)、
正海磁材(300224.SZ)等公司均在互动平台回应了在人形
机器人产业链上的业务布局情况。
有基金年内收益率超过40%基金经理看好未来表现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在行情带动下,一些押注人形
机器人赛道的主动型基金产品,表现已经超越指数,有产品年内收益率甚至已经超过40%。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7日,鹏华碳中和主题A、永赢先进制造智选A年内收益率分别为46.61%、45.61%,为全市场主动型基金业绩前两名。季报显示,截至去年四季度末,这两只基金的重仓股多为
机器人概念股,
北特科技(603009.SH)均为头号重仓股,还双双重仓了
兆威机电、
步科股份(688160.SH)等涨幅靠前的个股。
其余7只年内收益率超过30%的主动型基金,四季度末也都重仓了多只
机器人概念股。
![1739089574335274.png](/web/img.php?http://np-newspic.dfcfw.com/download/D25205936022175290309_w509h287.jpg)
永赢基金张璐在2024年四季报中表示,四季度,国内外
机器人产业链共振,
机器人板块整体表现较好,中证
机器人指数单季度上涨7.99%。2025年开始,一大批国内外厂商都将进军人形
机器人产业,部分公司可能推出现象级
机器人产品并开始进行小规模量产,
机器人行业的“iphone时刻”或将来临。
还有基金经理在四季报中表达了对未来人形
机器人行业的看好。
中航基金王森表示,人形
机器人行业正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潜力与魅力,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产业之一,该产品形态具有极高的适应性和实用性,能自然适应日常生活环境,可轻松使用人类发明的各种工具,人机互动自然性强,能在工业、服务、家庭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应用场景广泛,市场规模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快速增长。
平安基金张荫先表示,预计很快会迎来“
机器人”新物种的量产时刻,这个赛道也将会是未来数年最受资本市场关注的赛道之一。他表示,将坚持从产业思维角度出发寻找投资机会,一方面寻找在
机器人业务中存在较高概率进入供应链的公司,另一方面积极挖掘并布局主业基本面有改善、同时新拓展
机器人业务的优秀公司,这类公司会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方案中有望脱颖而出,让原有的产品在新的
机器人领域中获得新应用场景、实现“0-1”的新突破,进而获得估值及业绩的双击机会。
(文章来源:红星资本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