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初,上海数据交易所上线首款具备交易属性的数字头像,1月13日起,交易价格就翻了上百倍。与此同时,今年的支付宝“集五福”在瓜分红包的基础上,还能将福卡升级成拥有区块链编码的数字藏品。
随着区块链数字底座的基本建成,以及政策环境的不断完善,上海正摸索有序开放数字藏品交易市场,也在探索数字藏品更多商业化可能性。
先发优势 《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龙头企业探索NFT交易平台建设,研究推动NFT等资产数字化、数字IP全球化流通、数字确权保护等相关业态在上海先行先试。
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代币)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资产,也是特定作品、艺术品等生成唯一的数字凭证。无论是NFT,还是非同质化代币,都太拗口了,国内有个更好听的名字——数字藏品。
“十四五”规划的出台让上海有了先发优势。经过近三年的发展,上海在数字藏品行业已初步打通了发行、购买、收藏的链路,也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和可信平台,其中不乏上海数据交易所、鲸探等知名数字藏品平台,以及蚂蚁链、浦江数链等区块链平台等。
数字藏品平台的逐步完善,也带来了日益活跃的市场交易。
1月1日,上海喔哇宇宙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通过AIGC加手绘的方式创作出2288个“高米”数字头像,这是上海数据交易所推出的首款具备交易属性的数字头像,同时还在海南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进行版权初始登记。
据上海数交所介绍,“高米”数字头像是“数字资产交易市场引入IP保护机制”的首个项目,首发价仅为38元,从1月13日可进行交易,交易金额和次数均不受限。记者了解到,由于数量有限且交易有保障,“高米”数字头像交易一路飙升至千元以上,个别头像价格突破2.3万元。
![高米数字头像交易价格翻了上百倍。](/web/img.php?http://np-newspic.dfcfw.com/download/D25090654862830690967_w900h570.jpg)
高米数字头像交易价格翻了上百倍。
“近年来,无论是行业端、产业端、政府端以及个人消费者,对于数字藏品的认知都更加清晰。”上海区块链技术协会专家告诉记者,上海数字藏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文博、音乐、绘画、文化遗产、艺术品、影视等行业都在试水。
多元应用 除了交易市场之外,上海在数字藏品的商业化应用方面,也探索出POAP、品牌营销、数实结合等多条路径。
2024年12月,记者参加一场数字藏品的展览时,手机的NFC功能触碰展览的感应区后,自动收藏一枚数字徽章。这枚徽章便是数字藏品的另一种形式POAP(Proof of Attendance Protocol,出勤证明协议)。
“一般情况下,数字藏品的市场活力在于交易或转赠,但POAP却正好相反,特点是不可转移不可交易。”鲸探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杜预告诉记者,POAP能作为出席证明,还能作为纪念品收藏,但对于商家而言,POAP具备更多商业潜力,比如作为会员凭证或者抽奖资格等。如今,已有运动品牌在门店发放POAP,消费者凭此即可新品抢先购和优惠打折等,加强了对年轻消费者的黏性。
![](/web/img.php?http://np-newspic.dfcfw.com/download/D24854047532807213206_w900h723.jpg)
记者参加数字藏品的展览时获得的POAP。
另外,品牌营销也成了数字藏品的应用场景之一。1月4日,
光明乳业在蚂蚁链上发行了一款“光明京剧徽章”数字藏品,持有者不仅享有藏品交易转赠等资产权益,还能享受光明随心订5000积分、一箱有机纯牛奶等实体权益。自2023年起,光明联合上海数据交易所发行了多个数字藏品并大获成功,目前数字藏品已成为
光明乳业重要的营销渠道。
“数实结合可将数字藏品与定制化实体藏品进行绑定,也为数字藏品提供了更广阔的商业前景。”杜预告诉记者,鲸探与
万事利合作推出三款丝绸主题的数字藏品,并具备“定制实物商品”功能,持有者能一键定制数字藏品相对应的丝巾实物,而此前,数字藏品只能应用于付款码皮肤、社交媒体头像等线上场景,如今将有助于实体消费。
“这份藏品限量6万份,1分钟内就售罄了,而且我们也当即收到了几百个丝巾定制的订单。”杜预表示。
关键一步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数字藏品具备不可复制和独一无二的特性,但这并不代表具有经济价值。市场上仍有大量以数字藏品为名的骗局,不仅没有价值基础,还可能随时卷款逃逸。
早在2022年,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防范以“元宇宙”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
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布“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均表示要坚决遏制数字藏品金融化证券化倾向。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商业智能系副教授胥正川告诉记者,数字藏品野蛮生长过程中的金融风险和恶意欺诈等问题不解决,监管政策不跟上,成熟的交易市场就难以培育。同时,他也强调说:“没有成熟的交易市场,数字藏品很难有未来。”
众所周知,数据的价值在于流转。如何确保数字资产交易的安全可信,是数字藏品产业下一步的关键。为此,上海正着力搭建数据资产交易的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
上海数据交易所推出了数据资产交易平台DCB(Data Capital Bridge,数据资本桥),采用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充分保障数据安全流通。该平台承载多种创新产品和服务,打通了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之间的协同通路。2024年,上海数据交易所宣布国内首个数据资产交易市场开启试点,通过构建数据资产交易制度体系,打造登记、估值、交易、披露、处置五项核心功能,破解数据资产交易市场制度不完备、估值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在政策环境方面,上海发布了《上海市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存证暂行办法》《上海数据交易所数字资产板块管理规范(试行)》等规定,完善数字资产登记、数字资产公告、参与方权利与义务等规则,促进数字资产板块合规有序的运营。
上海区块链技术协会专家认为,如今上海正摸索数字藏品有序开放交易市场,逐步探索符合国情的市场模式,也将为数字藏品市场的进一步活跃和规范发展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