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的热潮正蔓延至股民群体。不少投资者将其视为炒股“军师”,期望借助它获取股票买卖建议。对于DeepSeek给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其预测准确,值得信赖;也有人质疑其准确性,指出AI可能会使投资者行为趋于一致。
毋庸置疑的是,AI炒股正逐步从概念走向实践。DeepSeek这样的开源工具理论上对每个投资者都是公平的,但如何用好工具,将其转化为投资上的优势还存在诸多挑战。投资者应当理性看待AI技术的辅助作用,避免过度依赖导致的风险累积。
股民涌向DeepSeek “2月14日A股将呈现怎样的走势?哪些板块和个股上涨概率高?”记者在DeepSeek应用的对话页面,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半分钟后,一份详尽的投资分析报告呈现在记者面前:市场走势预测、上涨概率较高的板块及逻辑、风险提示、操作建议等内容一应俱全。
![](/web/img.php?http://np-newspic.dfcfw.com/download/D24802587739607766098_w869h1765.jpg)
记者体验后发现,DeepSeek的观点较为鲜明,内容理解门槛低,建议实操性强。尽管AI炒股的准确率仍然有待观察,但具体而直接的建议给了普通投资者较好的体验感。
“如果‘喂给’DeepSeek具体的持仓标的、仓位、成本等数据,AI能进一步提供细致的买卖建议,对于我这种‘萌新’非常友好。”去年刚入市的股民陈女士告诉记者,她已经将DeepSeek作为炒股工具体验了近一周的时间,“整体感觉DeepSeek对大盘走势的分析准确度较高,对个股买卖的建议有时会存在一定偏差,但AI给出的答案一直在进化。”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博主分享利用DeepSeek炒股的经历,相关内容的点赞、评论和收藏量颇为可观。一位抖音博主按DeepSeek投资建议投入100万元购买股票和基金,并计划一个月后看结果,该视频发布仅1天,就获得超20万次点赞、5万条评论以及超6万次收藏。
与传统的股票投资方式相比,AI炒股具有诸多优势。某大型券商投资顾问告诉记者,他本人也在学习使用AI工具为投顾服务赋能。“AI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实时市场信息,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而人受限于精力和时间,难以处理如此庞大的数据。此外,AI炒股避免了情绪因素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AI取代研究员? 给投资者提供专业的投资建议,原本是研究员的活儿。DeepSeek的强悍表现也给不少投研人员带来危机感。
例如,2月9日晚间,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关于间接控股股东可能发生变更的公告,均表示接到间接控股股东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通知,东风集团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重庆
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也发布公告称,接到间接控股股东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通知,兵器装备集团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
有研究员让DeepSeek分析这一市场变化并推荐收益标的。DeepSeek推荐的两只股票在第二天开盘均涨停。该研究员感慨:“研究员也要被取代了。”
此外,AI分析已经被一些头部券商应用在外发研报中。去年12月,
中金公司大类资产团队推出AI策略系列报告,从AI视角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为投资决策提供新视角。
近日,
中信证券也发布了一篇利用AI进行分析的研报《A股投资者行为分析系列——透过2715份基金季报看市场》。据称,该研报将一定规模以上主动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分为12类,分别投喂2715份2024年四季度基金季报给DeepSeek R1模型进行详细对比分析,并得出结论。
警惕趋同交易风险 利用AI获取投资建议并非十全十美,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受访人士认为,AI炒股可能会加剧市场的波动性,尤其是在大量投资者使用相似AI策略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市场出现一致性的买卖行为,引发市场波动。
“网络上有很多投资者发帖称AI推荐的股票涨停了。这到底是AI预测准确,还是AI给海量投资者推荐相同的标的后带来的结果?”20年股龄的老股民丁先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业界还普遍存在一种观点——AI本身就是AI最大的风险隐患。某大型券商首席分析师也表达了这一担忧:“会不会有人专门创造出适合AI分析的信息?比如公司的利好利空、舆情事件等,操纵AI的分析结果?”
AI炒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技术故障、算法缺陷或数据泄露等问题都可能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AI主要做的是研究员助理的工作,不能直接替代分析师。专业的分析师还依赖个人经验和市场感觉来做出推荐,这是AI替代不了的。”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AI的投资建议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也不能完全依赖。投资者在使用AI炒股工具时,应充分了解其工作原理和风险,并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AI工具的表现。
不可忽视的趋势是,AI炒股正逐渐改变着股票投资的生态。知名经济学者、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认为,未来,不会利用AI工具的分析师或投资者可能会被淘汰。普通投资者在拥抱技术的同时,也要从博弈的思路中跳出来,进行价值投资,以时间战胜短期博弈。同时,AI技术的发展也呼唤着更加明确的规范和监管机制。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