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松下控股将解散其家电子公司松下电器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松下电器”),放弃传统的电视机业务等话题引发外界关注,令许多网友纷纷感慨“松下电视机成了时代的眼泪”。
此后,松下电器在其官网发布声明称,将对松下电器进行重组,并非解散;对于外界普遍关注的“放弃电视机业务”话题,松下电器也表示,截至目前,包括出售或退出等相关事宜,均未作出任何决定。
松下控股此次调整,对松下品牌在中国的业务将产生什么影响?
目前,负责松下在中国事务的事业公司为中国东北亚公司。2月6日,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方面回复羊城晚报记者称:“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目前是松下电器株式会社的子公司。此次的调整,会将松下电器株式会社拆分成三家事业公司,这三家事业公司将会直接隶属于松下控股旗下。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会加入其中一家事业公司,这家事业公司主营黑白家电。”
对于此举对中国业务的影响,公司回应称,目前除了松下控股首席执行官楠见雄规的发布内容以外,其他的都将在日后研讨,暂无定论。
并非“解散”
松下电器拆分为三家独立子公司
2月4日,楠见雄规在一场在线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公司将启动大规模经营改革。改革计划包括解散负责白色家电、空调、照明等业务的松下电器,并将其拆分为三家独立子公司。
具体而言,松下计划在2025财年末解散松下电器,并组建三家新子公司。其中智能生活板块将涵盖白色家电,另一家则专注于空调和食品配送,照明业务重组为电气工程公司。其余包括锂电池、汽车材料等业务则继续保持子公司格局。
松下方面表示,这一分拆模式旨在使各业务板块更加灵活应对市场变化,避免单一板块的困境拖累整个集团。
另一个受到关注的消息是松下考虑出售电视机业务。
楠见雄规表示,电视机、厨房电器、工业设备和机电产品这四个业务表现不佳,盈利能力低且增长前景不明朗。集团将在2026财年结束之前,采取包括退出或出售某些业务、停产产品等措施。他表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公司表示有兴趣收购其电视机业务。
这一消息传出后被误读为,松下将退出传统的电视机业务。
对此,松下发布声明称:“关于包括电视机业务在内的存在问题的业务,为实现根本性的收益结构变革,我们正将所有可能性纳入考量范围进行研讨,截至目前,包括出售或退出等相关事宜,均未作出任何决定。”
实际上,电视机曾是松下的“起家”和支柱业务,发展至今已有70年。1952年松下电器前身松下电器工业公司推出了首款黑白电视机、1960年推出了彩色电视机。无论是90年代松下“画王”与东芝“火箭炮”的技术较量,以及酒井法子风靡全国的广告歌,还是当下国内社交平台偶见的对其使用寿命的赞叹,都表明松下电视在一代中国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跌出前十
有日系彩电出售业务“去意已决”
尽管松下澄清了退出电视机业务的谣言,但不可否认的是,松下电视业务近年来收缩趋势明显。
2021年是松下从电视机生产领域大举撤退的一年——松下被传出大幅缩小电视机业务,自主生产仅保留高端机型等约100万台,为高峰期的5%;全球各地工厂关停的消息也接连不断。2023年8月,松下更是宣布退出LCD(液晶面板)业务,把电视业务的重点放在透明OLED电视等产品上。
在中国电视市场,伴随着激烈竞争和业务收缩,以松下电视为代表的日系彩电也风光不再。据报道,日本公司纷纷退出电视机业务。目前只有松下、夏普和索尼继续生产和销售自己的电视机。
以松下为例,奥维云网(AVC)的数据显示,2024年,松下在国内彩电线下、线上市场的销售额份额分别为0.21%、0.2%,排在第15、第20位。目前,松下已经跌出了全球电视品牌出货量的前十名。
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彩电品牌的不断崛起。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的最新调查,2024年第三季度,电视出货量全球前五的品牌分别为三星、TCL、海信、LG、小米。
2017年,东芝将电视业务转让给
海信电器,正式退出电视机行业,
海信电器将享有东芝电视产品、品牌、运营服务等一揽子业务,并拥有东芝电视全球40年的品牌授权。此后,海信持续扩大日本市场份额,让日系彩电在日本本土市场也面临激烈竞争。
据日经新闻报道,在日本国内的平板电视市场上,海信集团和TCL等中国企业的销量份额在2024年首次超过了50%。日本国内大企业索尼和松下的市场份额均低于10%。
而实际上,家电业务也不再是松下在中国市场的重头戏。目前,松下在中国主要有健康住空间、智能制造、移动出行三大板块。2024年进博会上,松下控股株式会社全球副总裁、集团中国东北亚总代表本间哲朗曾公开表示,松下智感健康事业2024财年预期较2023财年实现同期比159%,并设定2025财年同期比382%、订单户数累计1.4万户的事业目标。
文|记者黄婷实习生顾群生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