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img.php?http://webquoteklinepic.eastmoney.com/GetPic.aspx?nid=116.00460&imageType=k&token=28dfeb41d35cc81d84b4664d7c23c49f&at=1)
四环医药的亏损还在继续。本周,四环医药发布公告,2024年预计实现收入不低于18亿元,亏损不超过6亿元,相较于2023年约5400万元的亏损明显扩大,也成为四环医药继2022年之后连续第三年亏损。仿制药业务持续走低等成为亏损的重要原因,虽然公司医美业务连续增长,去年预增不低于50%,但依然挽救不了四环医药的整体业绩。
仿制药业务走低连续三年亏损 据四环医药公告,公司2024年预计实现收入不低于18亿元,这一数字与四环医药2023年的营收规模(18.61亿元)持平,报告期内亏损不超过6亿元,相较于2023年5401.70万元的亏损,明显扩大。继2022年出现19.15亿元的亏损之后,四环医药或将连续三年亏损。
成立于2001年的四环医药,于2010年在香港主板上市,公司业务包括医美、仿制药及创新药业务等。对于业绩预亏,四环医药表示,集团仿制药业务受国家集采政策的影响持续走低,创新药研发进入中后期阶段,尽管研发开支较以往有所下降,但为了保证产品快速推进,集团对创新药的研发开支仍然保持较高水平。这与四环医药2023年亏损的原因颇为相似,在第七批全国药品集采中,四环医药共有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五款药物中选。
此外,附属公司轩竹生物于该年度新授予股权激励产生的一次性费用也是四环医药亏损的影响因素。四环医药曾数次试图分拆轩竹生物单独上市,首先瞄准了科创板。
轩竹生物成立于2002年,2012年被收购,成为四环医药的创新药研究院。2018年,轩竹生物独立运营,成为四环医药的非全资拥有附属公司。2022年9月,四环医药拟分拆轩竹生物科创板上市的申请获得上交所受理。轩竹生物拟发行不超过1.06亿股,拟募资24.7亿元。其中,16.6亿元将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3.2亿元用于总部及创新药产业化项目,另外4.9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不过此事进展并不顺利,在2023年3月8日的科创板上市委会议上,轩竹生物的IPO申请被暂缓审议,上市委要求其进一步披露各管线在研产品的技术优势、后续商业化规划及具体举措。2024年5月,四环医药撤回轩竹生物IPO申请,公司随后将目光转向港股。2024年11月,四环医药对外公告,计划分拆轩竹生物的股份并在联交所主板上市,并已获得联交所关于建议分拆轩竹生物的批准。同时,海南四环与阳光人寿订立本次股权转让协议,以总价约3.08亿元进一步收购轩竹生物约3.6177%的股权。
医美业务高速增长创新转型仍在进行 在仿制药业务持续走低的同时,四环医药医美业务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24年同比增速不低于50%。
以2023年业绩为例,在公司18.61亿元的营收中,医美产品的收益达4.50亿元,同比上升超200%,医美产品撑起了公司近三成营收。伴随消费需求的逐步回暖,四环医药旗下医美平台渼颜空间通过渠道库存的清理,与多家医美机构实现战略合作及推广营销战略升级等,实现了营收上涨。其销售渠道覆盖全国累计350余个城市及超过4700家医疗美容机构,对头部500医美机构的覆盖率达到100%。照此计算,公司2024年医美业务营收规模在6.7亿元左右,占公司营收比重超过三分之一。
早在几年前,四环医药就开始了创新药+医美的双轮驱动战略,进行创新转型升级。创新药业务方面,2024年四环医药新增获批上市创新药1个,生物类似药2个,新增获批上市的仿制药制剂达十余个。四环医药认为,这些药物上市后将会给集团的收入带来新的贡献。但从业绩表现来看,四环医药的新战略并没有带来明显提振,反而持续亏损,公司股价也震荡走低,已长期低于1元/股。
在目前正热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领域,也有四环医药的身影,旗下惠升生物申报的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体重管理适应症已处于三期临床。与此同时,石药集团、正大天晴、
华润双鹤、质肽生物等多家企业研发速度与四环医药相当,齐鲁制药等4家企业则已申报上市。要掘金减重赛道,少不了竞速。
在仿制药业务持续低迷之时,医美与创新药业务在短时间内能否扛起营收大旗,将成为四环医药转型的关键。
(文章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