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再加码:明确16条科技金融“施工图”,东湖高新最新消息,600133最新信息

《 东湖高新 600133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湖北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再加码:明确16条科技金融“施工图”
2024-08-20 19:24:00
为加快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湖北继6月发布《关于加强财政金融协同服务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后,持续在金融供给端发力。
  日前,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科技金融质效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到2026年末,力争形成与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更加匹配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体系;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家数在现有基础上增长70%,贷款余额年均增速达到20%;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显著增加,占全省上市公司的比重超过50%,直接融资规模及创业投资管理资金规模稳步扩大。
  《方案》聚焦构建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信贷产品、发挥资本市场功能、解决科技金融人才短缺问题等方面提出16条举措,健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
  明确科技金融“施工图”
  根据相关部门解读,《方案》明确了湖北省科技金融实施路径,即围绕为各类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提出信贷、保险、债券、企业上市、创投、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实现路径,明确科技金融“施工图”。
  在充分发挥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方面,《方案》明确引导政策性银行设立专项信贷计划,用好用足首期200亿元技术创新专项贷;单列1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延续实施“鄂创融”专项工具;全力推动银行机构拓展科技分支行、科技金融事业部、科技贷款中心等专营机构的数量与规模;科技型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可较各项贷款不良率容忍度提高不超过3个百分点;鼓励全国性银行在鄂机构与集团设立的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联动,通过“贷款+直投”“贷款+远期权益”等方式开展合作等。
  为提高科技担保业务规模与质效,湖北整合省市县融资担保机构资源,实施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全力推动银行机构加大科技担保“4222”新型政银担合作力度,扩大业务规模。力争2026年底科技担保在保余额突破500亿元。有条件的融资担保机构应积极为科技型企业债券融资提供增值服务,并实施优惠的担保费率,原则上不超过1%。
  此外,在强化科技创新保险保障方面,湖北还将推动保险机构开发专属科技保险产品,大力争取险资投资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东湖高新区设立10亿元科技保险风险补偿资金池;通过收购等方式组建保险经纪公司,承接科技创新专项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科技人才价值实现较难的问题,《方案》提出,依托湖北科创企业“智慧大脑”建立湖北省科技人才资源库,建立科技人才和金融对接机制,合力构建人才积分贷、人才积分保、人才积分担、人才积分投等多层次、全链条、立体式服务科技人才的金融产品矩阵,实现“人才有价”。
  财政出资比例上限提高到90%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强,发展潜力大,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重要力量,但这类企业研发成本较高,缺乏足够抵质押物,往往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此前,湖北省已设立多支天使基金,为其提供初创期的资金支持,缓解融资压力。
  此次印发的《方案》指出,将招引更多种子、天使、PE、VC、并购基金落地湖北,大力培育多元化创投机构,加快打造服务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的基金体系;优化创投机构“募投管退”全链条,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参股区域创投母基金存续期限和投资期限放宽至10年,省内财政及国资出资比例上限提高到90%,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对省内科创天使类投资根据政策目标完成情况给予最高100%收益让渡,科创天使投资损失容忍率提高至50%。
  同时,完善政府引导基金和国资母基金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实行差异化分类考核和尽职免责制度,注重整体效能评价,不对单个项目盈亏和短期收益进行考核;推进私募基金份额转让试点,落实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资企业上市后股票交易“反向挂钩”。
  一位创投机构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次《方案》坚持了需求导向。针对科技金融供需信息不匹配、金融机构专业能力与科技创新需求不匹配、金融机构投资回报与风险不匹配、等问题提出具体举措,从政策上来看,湖北在新一轮竞争中走在前列,接下来如何具体落地将成为竞争的关键。”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湖北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再加码:明确16条科技金融“施工图”,东湖高新最新消息,600133最新信息

sitemap.xml sitemap2.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