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经营、重组多管齐下 从市值管理视角看沪市公司发展强信号,中国船舶最新消息,600150最新信息

《 中国船舶 600150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分红、经营、重组多管齐下 从市值管理视角看沪市公司发展强信号
2025-01-23 22:04:00

  自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以来,沪市公司围绕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分享按下加速键,在近期释放了诸多利好,包括业绩预喜、春节前分红、高质量并购等,发展向好的信号明显。
  “高分红、高回报”成为新常态
  近年来,沪市公司高度重视投资者回报,积极提升公司价值,切实做好市值管理,在分红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积极的变化。有专家认为,过去存在部分“铁公鸡”现象,上市公司不分红或者少分红,导致投资者无法通过长期稳定的分红取得回报,转而过度关注股价增长带来的资本利得。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市场操纵、内幕交易等“伪市值管理”行为,不利于股票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近年来,证监会、上交所积极出台制度规则,加强对有能力分红但不分红的公司的监管,譬如引入“分红不达标实施ST”制度,目标锁定长期不分红或者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此类公司的控股股东、实控人通过二级市场减持。
  在规则规范及监管引导下,2023年实现了有分红能力公司分红的全覆盖。沪市2023年度合计分红1.74万亿元,2024年中期分红超5800亿元,均创下历年新高。在“高分红、高回报”成为沪市公司瞩目标签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公司践行一年多次分红、春节前分红等。
  记者发现,成熟期、经营效率高的公司分红金额更高。如果以上市时间超过8年的公司作为成熟期,小于8年的纳入成长期,那么2024年沪市成熟期公司分红金额达4300亿元,同比增长318%;成长期公司分红金额约1500亿元,同比增长46%。以山西汾酒为例,公司于2025年1月20日发布2024年中期权益分派实施公告,每股派发现金红利2.46元,共计派发现金红利30.01亿元。公司致力于提升投资者回报水平,连续三年年度分红比例超过40%。此前公司已于2024年7月5日发放2023年年度现金红利,每股派发现金红利4.37元,共计派发现金红利53.31亿元。
  超200家沪市公司业绩预喜
  据记者统计,截至1月23日17点,沪市已有229家公司发布业绩预喜公告。多家公司表示,市场开拓、销量增加、毛利提升等是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主因。这些公司聚焦做强主业,通过经营质量的整体提升,为投资者提供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投资价值。
  宇通客车1月21日披露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38.2亿元至42.7亿元,同比增加110%至135%。随着中国客车产品竞争力的不断凸显,客车行业出口销量持续攀升,公司出口销量实现大幅增长。同时,国内市场从复苏转入繁荣发展新阶段,带动旅游客运需求持续增长。而随着新能源公交“以旧换新”等政策的落地实施,公交客运需求快速恢复。
  拓普集团自愿披露业绩预增公告,2024年度预计实现净利润28.55亿元至31.55亿元,同比增加32.73%至46.68%。公司汽车电子业务实现快速提升,实现906%的大幅增长,经营绩效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此外,白云机场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83249.25万元到101749.08万元,将同比增加88.39%到130.25%。公司表示,业绩增加主要是因为随着航空市场需求的逐步恢复,生产经营数据较上年同期增长,带动公司航空性业务收入和非航空性业务收入增长。
  并购重组活跃度提升
  随着“并购六条”“科创板八条”等多项政策的落地,、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空间不断拓宽。沪市公司通过高质量产业并购等方式,优化资产结构和业务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三季度以来,重组活跃度有所提升,市场逐步从观望走向行动,已有43家沪市公司首次披露并购重组方案(含发股类),合计交易金额约百亿元,整体相对有序。
  中国船舶拟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实现中船集团下属整船总装资产整合,旨在推动解决中船集团下属企业同业竞争,实现央企集团优质资产整合。该项重组完成后,存续公司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造船企业,成为更具竞争力的船舶制造企业。
  多家券商通过并购重组强化业务协同、提升市场竞争力。如国泰君安换股吸并海通证券,是中国资本市场史上规模最大的A+H双边市场吸收合并、上市券商A+H最大的整合案例。本次吸收合并有利于整合优势资源,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及影响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中国动力拟以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中船工业集团购买其持有的中船柴油机有限公司少数股权。该收购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动力在柴油机业务领域的竞争实力,促进柴油机业务高效决策,并尽快补足产业链在研发和营销售后等方面的短板,推动柴油机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记者从上交所获悉,截至目前,已有83家沪市公司制定市值管理制度,表态将结合公司主业盈利及现金流改善情况,加速完善市值管理体系,合理运用市值管理工具,提升企业市场价值与治理效能。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多数公司估值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其中,央企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群体,在各方面发挥了突出表率作用。但与其战略地位相比,央企整体估值仍处于较低水平。如沪市央企公司资产占沪市总资产的71%,利润贡献达到66%,市值却只占46%,整体的央企价值有待资本市场进一步发现。市场人士表示,未来在市值管理指引等指导下,央国企有望持续提升分红比例,改善股东回报,或通过并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这些对估值修复或均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分红、经营、重组多管齐下 从市值管理视角看沪市公司发展强信号,中国船舶最新消息,600150最新信息

sitemap.xml sitemap2.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