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繁忙的生产线到智能化建设工地,2025年伊始,上海国资国企正以昂扬的姿态,在重大项目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等领域发力,全力冲刺“开门红”,力争为全年高质量发展积蓄澎湃动力。
分析人士认为,在“十四五”规划与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上海国资国企正以更大力度优化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城市功能升级和全球竞争力提升注入能量。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作为服务临港新片区、上海国际科创中心、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等国家战略的重要参与者,临港集团下属各园区正以“干字当头”的姿态推进临港新片区开发建设。
2月5日,临港集团旗下漕河泾开发区内的孵化器和企业展现出火热的创业氛围。作为企业创新创业发展的“风水宝地”,园区汇聚了上海市人形
机器人创新孵化器、AI校友中心、UNITechmyth(有你创)等多家孵化器,致力于推动前沿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落地。
漕河泾开发区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服务企业发展,聚焦提升企业感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在新的一年里实现更大突破。
位于临港新片区的上海南港同样喜讯频传。公开资料显示,临港集团旗下临港物贸承担着上海南港、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临港物流园区的开发任务。
据悉,近日上海南港码头二期项目总体顺利完工并通过现场核验。这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上海南港码头将迈入全新发展阶段,未来可实现每年250万辆汽车的滚装吞吐能力。
临港物贸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上海港口资源统一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南港码头将持续提升滚装服务能级,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滚装大港,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上海东方枢纽集团也在有序推进工程项目。2月5日,上海东站站前广场A3-01地块项目率先复工,努力为实现全年目标奠定良好开局。
重大工程“全力以赴” 重大工程签约或开工情况同样是经济的重要观测维度。
2月5日,上海市宝山区举行优化营商环境暨投资促进大会。会上,总投资超300亿元的36个年度首批重点项目集中签约落地,总投资近千亿元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其中,临港集团与宝山区合作打造的临港南
大智慧城与碳衡科技、
乖宝宠物项目进行签约。
据悉,2025年上海市计划安排重大工程186项,其中计划建成项目21项,涉及科技产业、社会民生、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等重要领域。
在上述计划建成的21个项目中,
上海建工承建11项、参建5项,包括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伸、轨道交通18号线二期、军工路快速化改造、外环东段改建等市民高度关心的民生工程,以及张江实验室研发大楼等科技产业类项目。此外,
上海建工旗下建材科技集团还参建了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和辉光电第六代AMOLED生产线产能扩充项目、东软上海科技中心项目、网易上海国际文创科技园(青浦)。
上海建工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各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
锚定“三十万亿”新起点 上海市国资委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地方国有企业实现营收3.5万亿元、利润总额2693.5亿元、归母净利润1866.2亿元,资产总额首次突破30万亿元。截至2024年末,上海市94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总市值2.78万亿元、同比增长28.5%。
在此前召开的2025年上海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暨党建工作会议上,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贺青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和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双收官”之年,上海国资国企将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好基础。
上海市国资委明确,2025年,上海国资国企将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全力提升国有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度,巩固国有经济向好态势,大力推进稳增长扩内需,助力降本增效,加强预期引导;二是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深化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三是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落地见效,构建创新生态体系,推动公司治理形神兼备;四是进一步提升国资监管效能,健全分类监管,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完善国资大监管格局;五是持续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实现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夯实党建基层基础,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汇聚更多力量。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