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img.php?http://webquoteklinepic.eastmoney.com/GetPic.aspx?nid=0.000736&imageType=k&token=28dfeb41d35cc81d84b4664d7c23c49f&at=1)
1月21日晚间,
中交地产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4年净亏损约53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16.73亿元。预计2024年度期末公司归母净资产为负,公司股票交易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同日,
中交地产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出售的公告,拟将持有的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转让至公司控股股东中交房地产集团。受上述消息影响,1月22日
中交地产股票盘中震荡下跌,截至晚间收盘,
中交地产跌停。
面临退市风险 1月21日晚,
中交地产连发两则重要公告,一条是关于业绩预告,另一条则是关于筹划重大资产出售暨关联交易的提示性公告。
中交地产预计,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53亿元。而2023年
中交地产归母净利润亏损约16.73亿元。
关于亏损扩大的原因,
中交地产表示,由于公司房地产开发业务的交付排期差异,本期达到交付条件的项目数量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同时,为了加快库存的去化速度和资金的回收,公司对销售策略进行了调整,这导致了报告期内交付项目的毛利率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此外,
中交地产对存在减值迹象的房地产项目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自2018年达到8.1亿元历史高点后,
中交地产归母净利润持续下滑,且呈亏损扩大趋势。2019年至2023年,
中交地产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3亿元、3.47亿元、2.36亿元、0.34亿元以及-16.73亿元。
净利润下降的同时,
中交地产的销售规模也在急剧收缩。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前9月,
中交地产销售金额分别为458.82亿元、373.61亿元以及123.4亿元。
除此之外,
中交地产预计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亏损37亿元,相比之下,2023年这一数字为正值16.16亿元。短短一年时间,
中交地产便从盈利转为亏损,同比降幅更是达到328.75%。
中交地产在公告中也给出风险提示,截至公告披露日,预计公司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为负值,如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为负值,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3.1条第(二)项规定,深圳证券交易所将对公司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非房业务仅占总收入约1% 在发布业绩预告的同时,
中交地产也发布了关于筹划重大资产出售暨关联交易的提示性公告,拟将公司持有的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转让至控股股东中交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
中交地产本次交易拟采用现金方式,具体交易标的资产范围、交易价格等要素均未最终确定。
中交地产2024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
中交地产的总资产为1169.25亿元,总负债为1004.8亿元,负债率高达85.94%。如若成功剥离房地产开发业务,
中交地产无疑是甩掉了巨大的债务“包袱”。
通过分析历年财报的主营业务数据发现,除了房地产开发业务外,
中交地产的其他业务收入合计仅占总收入的不到1%。2023年财报显示,
中交地产的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高达322.31亿元,占总收入的99.27%,而其他所有项目的收入总和仅为2.37亿元。这引出了一个问题:剥离房地产开发业务后,
中交地产靠什么生存。
易居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指出,目前
中交地产正在对其业务板块进行梳理和调整。从市场份额的视角分析,尽管
中交地产剥离房地产开发业务可能会导致其在行业中的占比有所减少,但此举旨在预防地产业务波动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转向其他业务领域将有助于优化公司结构,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并且能够显著降低退市的风险。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在
中交地产宣布剥离房地产开发业务之前,已有多家房企宣布了类似的决定。以美的置业为例,该公司在2024年6月宣布将对其房地产开发业务进行内部重组,旨在构建一个包含“开发代建+物管服务+资产运营+房地产科技”的多元化业务模式。
此外,
格力地产亦决定退出房地产开发业务,逐步转型,未来将专注于免税业务和消费运营等核心业务板块。
严跃进表示,相较于房地产开发,物业服务、资产管理等轻资产模式具有更低的资本投入和更高的利润率。房企通过剥离房地产开发业务,有助于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并增强盈利能力。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