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王子霖)处于“退市红线”的边缘,
海航控股股东终于出手!
海航控股6月30日晚间公告称,公司收到控股股东之一致行动人 American Aviation LDC.(以下简称“American Aviation”)通知,American Aviation计划自 2024 年 6 月 28 日起 6 个月内继续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增持公司 B 股股份,增持股份的金额不低于 500 万美元,不超过 1000 万美元。
6月28日,American Aviation已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 B 股股份2,566,204 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0.01%。值得一提的是,海控B股28日尾盘也有大幅拉升,收盘时股价上涨12%。
股价仅1.02元明星航司逼近“面值红线” 6月28日收盘时,
海航控股每股股价为1.02元,全天下跌6.42%,盘中一度下跌超8%,最低价触及1.00元,创下公司上市以来历史最低价。
记者注意到,
海航控股的股价自今年5月中下旬起持续下行,6月累计下跌25.00%,公司最新市值为440.80亿元,是A股“1元股”中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海航控股6月30日晚间公告称,公司收到控股股东之一致行动人American Aviation LDC.(以下简称“American Aviation”)通知,American Aviation计划自2024年6月28日起6个月内继续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增持公司B股股份,增持股份的金额不低于500万美元,不超过1000万美元(含28日已增持金额)。
6月28日,American Aviation已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B股股份256.6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1%。值得一提的是,海航的B股上市平台“海控B股”28日尾盘也出现大幅拉升,收盘时股价上涨12%。
尽管目前
海航控股所呈现出的经营基本面逐步向好,但公司股价跌跌不休,甚至逼近“1元红线”,不禁让投资者担忧其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隐患。市净率往往是投资者评估一家公司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关键指标之一。记者注意到,相比同行业航空公司2至5倍的市净率,
海航控股高达15倍的市净率,显得尤为扎眼,而从投资实践来看,通常市净率超过10倍,就意味着股价与股票内在价值相差较大。如果市净率长时间处于畸高的状态,则反映出股票估值偏高,或存在风险。而这或许也是一段时间以来,
海航控股在二级市场不受投资者青睐的因素之一。
A股股价仅1.02元明星航司逼近“面值红线” 6月28日收盘时,
海航控股每股股价为1.02元,全天下跌6.42%,盘中一度下跌超8%,最低价触及1.00元,创下公司上市以来历史最低价。
记者注意到,
海航控股的股价自今年5月中下旬起持续下行,6月累计下跌25.00%。公司最新A股市值为440.80亿元,是A股准“1元股”中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海航的B股上市公司,“海控B股”最新收盘价为每股0.138美元,约合1元人民币。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既发行A股股票又发行B股股票的上市公司,其A、B股股票的收盘价同时触及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时,将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被上交所终止上市。
针对公司现状,
海航控股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股价跌破1元风险提问时称,股票价格受宏观经济环境、国内外产业政策、大盘走势及行业形势、投资者心理预期、公司经营业绩等众多复杂因素影响。公司高度重视市值维护及管理工作,并制定市值维护方案。
增持B股?海航股东出奇招 股价跌跌不休,千呼万唤之下,海航方面终于出手。
根据
海航控股6月30日晚间披露的公告,控股股东之一致行动人计划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增持公司B股股份,增持股份的金额不低于500万美元,不超过1000万美元。
公开信息显示,海控B股的最新流通市值为5098万美元,总市值为59.64亿美元。
为何公司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选择增持B股?一名长期关注航空板块的投行人士对记者分析,海控B股的市值和股本远小于海航A股上市公司规模,增持B股所付出的成本较低,本次增持有望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根据上交所交易规则,既发行A股股票又发行B股股票的上市公司,只要其中一类股票股价未触及退市情形的,公司股票将不会被退市。
海航经营逐渐向好 记者从海南航空获悉,2024年7月1日-8月31日暑运期间,公司预计境内外航班量864班/日,同比2023年暑期增长10.6%,其中国内航班计划816班/日,同比2023年增长9%,国际及地区航班量计划48班/日,同比2023年增长48%。预计国内运输旅客800余万人,同比提升约5%。预计国际运输旅客量将超过50万人次,与2023年同期相比,旅客量增长幅度超过50%。
从各类运营数据来看,海南航空的整体经营情况已经回到正轨。
海航控股6月15日发布的2024年5月份运营数据显示,公司多项关键运营指标均同比上升。今年5月,收入客公里同比上升8.61%;旅客运输量同比上升3.47%;客运运力投入同比上升4.72%。其中,
海航控股在国际方面的表现最为亮眼,国际收入客公里同比增长145.3%,国际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94.67%,国际客运运力投入同比增长103.59%。
具体业绩方面,今年第一季度,
海航控股实现营收175.5亿元,同比增长33.48%;实现净利润为6.87亿元,同比增长334.51%。财报指出,公司一季度业绩增长主要是由于航空业市场复苏,公司运力增长、运输周转量增加所致。
另据
海航控股披露的2023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586.41亿元,同比增长156.48%;归母净利润为3.11亿元,上年同期为-202.47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市净率畸高需警惕 从表面来看,
海航控股所呈现出的经营基本面逐步向好,但公司股价跌跌不休,甚至逼近“1元红线”,不禁让投资者担忧其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隐患。
市净率往往是投资者评估一家公司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关键指标之一。记者注意到,相比同行业航空公司2至5倍的市净率,
海航控股高达15倍的市净率,显得尤为扎眼。
具体来看,以6月28日收盘价估算,
海航控股的股价为1.02元,市净率为15.96倍;而同行业的
中国国航、
中国东航、
南方航空、
春秋航空、
吉祥航空、
华夏航空收盘价为7.38元、4.01元、5.89元、56.33元、10.99元、6.34元,同期市净率为3.28倍、4.58倍、2.84倍、3.33倍、2.93倍、2.6倍。
从投资实践来看,通常市净率超过10倍,就意味着股价与股票内在价值相差较大。如果市净率长时间处于畸高的状态,则反映出股票估值偏高,或存在风险。而这或许也是一段时间以来,投资者对
海航控股“用脚投票”的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
海航控股居高不下的资产负债率也颇引人担忧。从资产负债表来看,2023年年报显示,公司资产合计1340.35亿元,负债总额1324.58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8.82%。2024年一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并未改善,资产总额1347.87亿元,负债总额为1327.13亿元,一季度资产负债率仍高达98.46%,在同行业公司中居首位。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