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晚间,
海南椰岛(600238)发布业绩预告称,
预计公司2024年度实现利润总额-1.2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42亿元,扣非净利润为-1.50亿元。预计2024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05亿元,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2.02亿元,低于3亿元。
海南椰岛提示,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若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或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公司将会在2024年度报告披露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对于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
海南椰岛称,公司原有各系列产品动销不畅,原因在于产品定位不准确、价格体系不合理,最终导致销售业务规模萎缩,老品库存去化率较慢,回款受阻,以至产生相应的减值损失。
此外,参股公司房地产项目去化较慢,导致长期股权投资产生减值损失。 基于原有系列产品存在的问题,2024 年度公司开始新系列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及渠道建设,但直至第四季度新产品才陆续上市实现销售,因此未能在本年度主营业务中体现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近一年多有超60名中层及以上员工离职,董秘也在去年12月底辞职。 1月7日,
海南椰岛在官方公众号发布声明,回应经销商反馈因业务人员离职,造成业务对接出现障碍,公司公布2023年7月至2024年12月31日共67名离职员工信息。其中,离职员工中有66名为企业中层及以上,贵州仁怀椰岛糊涂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离职人员有17名,占比超四分之一,职位包括大区总经理、总经理助理及特渠经理。
2024年12月31日,
海南椰岛披露,蔡专因工作调整原因辞去公司董事会秘书职务,其辞职不会影响公司相关工作的正常开展。
公开资料显示,
海南椰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最早为1953年建立的国营海口市饮料厂,2000年作为“保健酒行业第一股”在上交所上市,主营业务为酒类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饮料产品的销售、贸易等。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鹿龟酒、海王酒、酱香白酒等。
记者注意到,海南椰岛自2003年起便频繁跨界,但并未给公司带来良好的业绩,同时极大挤压了主营业务保健酒的收入。 该公司2003年跨界贸易,收入一度超酒类主业,但中途暂停几年后于2016年重启,2022年该业务收入仅剩800万元。2011年财报新增房地产业务和食品饮料业务,房地产业务曾成营收主力,却在2019年消失,2023年食品饮料业务收入仅5600万元。
2021年,白酒受资本市场追捧,
海南椰岛高调入局与多家酒企合作,还计划五年内投50亿助糊涂酒业成仁怀第二大酱香酒企,但该合作被问询后未落地。2024年初,又与鹭沅能源(浙江)成立椰岛能源(江西)公司,涉煤炭制品销售、稀土功能材料销售等。在业务折腾中,营收从2010年巅峰的16亿元跌至2023年的2亿多元。
回顾近年业绩,2021年至2023年,海南椰岛分别亏损0.97亿元、1.53亿元、1.55亿元,三年合计亏损4.05亿元。据悉,公司的营收大幅下滑主要是因为酒类产品的收入减少。
2021年至2023年,
海南椰岛酒类业务的收入分别为3.37亿元、3.09亿元和1.44亿元。仅在2023年,酒类业务的收入就同比“腰斩”。保健酒赛道,曾享有盛名的鹿龟酒收入下滑幅度尤为显著,公司主要营收来源海王酒的收入同样出现下滑态势。
2024年5月17日,
海南椰岛召开股东大会,明确了公司要“回归主业发展,积极开拓市场”。在新领导班子带领下,
海南椰岛聚焦“回归保健酒”。但从行业来看,公司老对手劲酒已经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茅台、
五粮液、汾酒等知名品牌也纷纷入局,展开激烈的市场争夺战。
二级市场上,截至17日收盘,
海南椰岛下跌1.12%报7.07元/股,最新市值31.69亿元,近一年累计下跌超两成。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读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