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信达生物(01801.HK)港股股价盘中出现“闪崩”,截至当天下午收盘时,股价跌幅达到10.31%。
对于信达生物股价大跌,市场猜测,或跟生物药要开展全国集采有关。
1月15日,安徽医保局官网发布了安徽省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于1月14日在合肥召开的消息。会议从七个方面对2025年全省医保工作作出部署,其中之一是实施药品耗材集采扩品扩围,牵头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
对此,信达生物方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关于集采的具体名单、规则、方式和时间都还未有更多细节,公司会跟进了解。”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集采主要还是化药以及中成药,而生物药方面,仅有胰岛素已经开展了集采。此前的生物药集采,主要在一些地区联盟开展。
一般而言,生物药开展集采的话,需要有多个生物类似药已实现上市。
国家医疗保障局原副局长陈金甫曾表示,生物类似药跟化药的仿制药在质量评价方式上有差别,但是它有严格的质量标准,下一步纳入集采是毫无疑义的,而质量是优先考量,设定的规则也会更符合市场要求。
Insight数据库显示,国内已有120款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其中单抗类有46款,包括贝伐珠单抗(12款)、阿达木单抗(7款)、曲妥珠单抗(5款)、托珠单抗(4款)、英夫利西单抗(4款)、地舒单抗(4款)、利妥昔单抗(4款)等。齐鲁制药和正大天晴是生物类似药大户,仅单抗类生物类似药就有5款已经上市,其次是
海正药业、博锐生物、复宏汉霖等企业。
但这里面,信达生物1月16日股价反应颇大。
2023年据米内网统计数据,国内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整体销售额约为107亿元,在这款药上,信达生物属于国内市占率较高的企业之一。
信达生物表示,公司现在已经有14个产品上市,其中生物类似药是3个,今年还有替妥尤单抗、玛仕度肽、匹康奇拜单抗上市,因此即使集采确认执行,对公司整体影响有限。同时,集采相应会带来销售管理费用的降低,所以对于利润的影响也有限。
“远期来看,我们2027年200亿的目标是在假设集采发生的情况下达到,不会受到影响。”信达生物这样表示。
1月17日,在第43届摩根大通年度医疗健康大会(JPM)上,信达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德超表示,公司持续推动新产品上市和后期临床开发。同时,综合产品线作为公司增长的第二生长极,2025年多款新药的上市将解锁更多慢病市场空间。公司在2027年实现国内产品收入200亿人民币目标的信心愈加坚定,保持业务规模高速增长的同时精益运营,以盈利为导向,向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持续提升。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