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地产(600185)近日发布公告称,拟对原重大资产重组方案进行重大调整。公告显示,经初步筹划,基于公司逐步退出房地产开发业务实现主业转型的整体战略考量,上市公司拟置出所持有的上海、重庆、三亚等地相关房地产开发业务对应的资产负债及上市公司相关对外债务,并置入珠海免税集团不低于51%股权,估值差额部分将以现金方式补足。
此次重组方案中明确表示不涉及发行股份或配套募集资金,这显示出公司在资金运作和风险控制方面的谨慎,而对于估值差额部分则以现金方式补足,则体现出公司对交易价格的理性和负责态度。上述事项已得到珠海市国资委原则性同意,具体方案待后续公布。
新方案拟置出地产业务不发股配资维护股东权益 格力地产公告称,考虑到原重组方案执行时间较长,以及公司所处内外部环境的显著变化,
格力地产拟置出其在上海、重庆、三亚等地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及相关资产负债。实现房地产业务的剥离有助于企业集中力量发展其它业务板块,亦有利于后续珠海房产存货的去化,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风险管理策略。这一战略调整有助于公司优化负债结构,并通过引入珠海免税集团的优势资产,帮助公司专注于发展免税业务,提升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重组方案的调整采用资产置换的方式实现业务转型,避免了外部交易中可能出现的复杂审批程序和融资流程,提高了重组工作的效率。新方案不涉及发行新股份或募集资金,从而降低了融资压力,增强了重组的确定性,减少了稀释现有股东权益的风险。
格力地产主要业务是房地产开发,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32亿元,同比增长16.95%,但净利润亏损7.33亿元,尽管与上一年度的亏损20.57亿元相比有所减少,通过剥离房地产业务,公司预计将进一步减少负债,并显著降低与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的信用风险,资产负债结构也将显著优化,抗周期性风险能力将持续增强。同时,公司将集中资源和精力转向免税业务的发展,以更加灵活的轻资产运营模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和发展。若重组顺利推进并落地,
格力地产凝聚新免税全部力量,将为珠海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作出更积极有益的贡献,同时实现国有资产证券化,也将极大促进其保值增值。
专注免税加速主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 免税业务在当前消费升级和旅游业复苏的背景下,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格力地产此次重组方案的调整,既是对企业战略发展的重新规划,也是对未来市场趋势的预判。
公开资料显示,珠海免税集团是国内首批获得国务院批准并较早开展免税商品经营业务的国有独资企业,免税业务占据粤港澳大湾区和全国重点口岸窗口,口岸免税销售体量居于全国前列,拥有拱北口岸出入境免税店、港珠澳大桥珠港口岸出入境免税店、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进境免税店、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出境免税店、内蒙古
鄂尔多斯伊金霍洛国际机场出境免税店等多个陆路口岸和机场口岸的出入境免税店,在珠海市内拥有珠海免税商场、扬名广场等大型综合体。
2023年以来,出入境的便捷极大推动了口岸渠道的恢复,加速国际客流的复苏。经珠港飞,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包括港珠澳大桥游等一系列开放政策和活动措施的落地,为出入境旅游和消费带来非常大的利好,激增的客流量推动销售量明显增长。从数据来看,2024年一季度,经拱北口岸出入境人员达2600万人次,日均超过29万人次通关。在客流暴涨的利好下,珠海免税旗下各个口岸免税店经营情况持续向好,
格力地产披露的珠海免税集团2023年度模拟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看,珠海免税集团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2.86亿元、6.67亿元。
初心不改重组砥砺前行做强做优珠海国资企业 2024年1月,珠海国资委召开市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大会,公布启动新一轮国企重组整合行动,以地产、交通、海产等产业为平台,进而进一步调整优化市属企业国有资本布局,为珠海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注入改革动能。
回顾
格力地产重组工作,公司对引入免税业务方案几番积极调整,体现出珠海市委、市政府支持上市公司主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战略定力以及珠海市国资委在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中的坚定决心意志和深谋远虑,同时也展现了上市公司管理团队的改革魄力和韧性。
从国有资本战略性调整的深化实践角度来看,这次重组如能成功实施,还将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是国企突出主业、聚焦实业推进专业化整合,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资源支撑的重要样本。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