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景锋
2024年过半,盘点
南海发展的半年成绩单,东部镇街新的发展趋势无疑值得关注。
如果把桂城、大沥、里水等南海东部镇街看作一个整体,这里毗邻广州,聚集了南海最密集的人口、最庞大的经济体量、最现代化的城市、最集中的消费,是拉动南海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
如何为南海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东部镇街交出了各自的答卷。通过梳理上半年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东部三镇街围绕市、区赋予的不同定位,走出了不一样的发展轨迹,呈现出工业回城、中心化加速、产业进阶的发展新趋势,一系列结构性变化正悄悄塑造着新的发展格局。
桂城作为南海“城市客厅”,是佛山“千亿镇街”的第一梯队成员。挺进千亿目标,今年2月桂城发布了佛山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蓝图,把总部经济作为新一轮发展主动力,通过吸引产业回城,夯实“千亿镇街”根基。
桂城发展总部经济,有着天然基础。佛山作为全国工业第四城,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并朝着4万亿元目标冲刺。桂城作为“城市客厅”,通过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能够帮助佛山庞大的制造业更便捷地链接资本、技术、人才资源,辐射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桂城发展总部经济不仅有方向,更有行动,出台了《桂城促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从资金保障、落户奖励、产业用房、研发创新等维度支撑总部经济发展,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响应。
今年上半年,寸土寸金的桂城供应产业用地达390亩,占全区供应量超15%;7月初,桂城举行了2024年重点项目集中竣工投产仪式,共有4个重点项目签约,16个竣工,6个投产。
量变带来了质变。截至目前,桂城已集聚超400家企业总部,总部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35%,亿元楼跃升至26栋。总部经济发展蔚然成势。
和桂城中心城区推动“再工业化”不同,一河之隔的商贸重镇大沥,正围绕中心化发展的目标加速加力。
去年大沥就提出“中心大沥”的发展战略,计划用五年时间,筹集投入2500亿元资金,实施“十二大行动”,全速推进“过河进湾”,驱动千灯湖中轴新城和广佛湾“双引擎”联动发展,打造成为南海城市新客厅、广佛全域同城桥头堡。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心大沥”重要的起手式。今年上半年,大沥紧扣“产业上楼”“商流型经济”“科创回城”“数改技改”“流量为王”等趋势和方向,加快了旧改步伐,为“中心大沥”发展腾出空间。6月下旬,大沥举行了老旧工业园区改造升级集中动工仪式。当天集中动工项目涉及面积约600亩,预计将释放出100多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
“中心大沥”离不开城市品质的全面提升。今年来大沥致力建强千灯湖城市中轴和广佛湾两大“增长极”。其中,南海艺术中心片区路网逐步完善,“狮门”艺术地标全球首发;盐步“老龙1432”建设加快,粮仓、车马驿、双城记、康乐新居等美学空间焕新呈现,新潮流艺术企业进驻老龙公园,老旧街区注入美丽经济“活水”。
从马路经济、租赁经济到“中心大沥”,大沥迎来了城市升级的关键时刻。
把目光继续向北移动,里水的发展同样可圈可点。作为东部镇街,里水既是拥有千亿产值的工业大镇,又是农业重镇,农业、工业、文化、旅游等各类资源叠加,被赋予了新的发展使命。
南海明确提出,里水要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镇域样本,定位为“广佛经济社会融通先行镇”。佛山也将里水作为北向战略以及广佛全域同城化的重要一环。
立足自身资源禀赋,里水提出“一轴一带六片区”的发展新格局,积极嵌入到佛北战
新产业园的版图以及它的辐射带动当中,通过拓空间、强产业为区域协调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推动产业高位再进阶是里水发展的重中之重。里水拥有工业企业达8400家,去年供地面积、项目数量均为历年之最,发展势头强劲。
今年里水在继续做大产业规模的同时,更注重发展质量提升。今年6月,总占地面积230亩的5宗产业用地同时成交,为5家企业增资扩产提供了重要支撑,其中包括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以5家企业项目集中落地为契机,里水镇专精特
新产业园也进入到全面建设阶段。该园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
新产业,重点对接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的“专精特新”企业及本土高成长企业,将为里水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重要支撑。
三个镇街,三种发展路径,怀着共同的美好愿景,在各种既定目标上不断奋进,共同交织出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美好图景。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