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img.php?http://webquoteklinepic.eastmoney.com/GetPic.aspx?nid=1.600085&imageType=k&token=28dfeb41d35cc81d84b4664d7c23c49f&at=1)
北京
同仁堂和天津
同仁堂之间百余年的品牌纠纷或画上句号。中国北京
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
同仁堂集团”)完成对天津
同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未来或将天津
同仁堂业务纳入上市公司。
短期解决同业竞争未来或并入上市公司 同仁堂(600085.SH)今日晚间公告,公司接到
同仁堂集团《关于解决和避免与北京
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业竞争的承诺函》。
同仁堂集团近日取得了天津
同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津
同仁堂”)60%股份的控制权,同时
同仁堂集团承诺自本次交易完成后五年内,按照法定程序解决天津
同仁堂及其控制的企业与
同仁堂及其控制的企业之间个别非主要产品相同的情况。
从公告来看,未来
同仁堂集团将解决天津
同仁堂和上市公司之间相同产品的竞争问题,而天津
同仁堂整体并入
同仁堂上市公司或非集团短期内最优选择,但长期来看,上市公司仍可能将选择合适时机将天津
同仁堂并入。
同仁堂(上市公司)认为:本公司于现阶段收购天津
同仁堂,若出现投后整合风险,可能导致上市公司业绩受到冲击、波动过大,因此,本公司目前暂无收购天津
同仁堂的计划。公司将结合本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及天津
同仁堂的未来经营发展情况,在机会恰当时,与
同仁堂集团协商将天津
同仁堂纳入上市公司。
从业务结构和产品结构来看,天津
同仁堂及其子公司宏仁堂的主要产品、销售渠道和上市公司存在一定差异。
摩熵医药数据显示,天津
同仁堂院内销售比例占比较高,2023年收入约6.42亿元,子公司宏仁堂2023年院内收入约3.89亿元,而院外市场销售占比较少,集团2023年收入约1.82亿元,子公司宏仁堂销售0.68亿元。产品结构方面,肾炎康复片、脉管康复片、血府逐瘀胶囊为其主要产品,而
同仁堂并无上述几款产品销售,但天津
同仁堂及宏仁堂还拥有生脉饮、一捻金、小儿牛黄散、牛黄解毒片等产品批文,与
同仁堂产品有重合。
长远来看,由于
同仁堂未来可能将逐步开展院内业务,而天津
同仁堂的产品主要在院内销售,将天津
同仁堂并入上市公司或有助于公司产品在院内市场拓展。此外,按照天津
同仁堂在2021年的销售额和净利润来看,10亿元的销售额及1.9亿元的净利润,对于增厚上市公司业绩也有一定帮助。
京津同仁堂品牌百余年纠纷或画上句号 2021年,
同仁堂集团曾以“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由将天津
同仁堂作为被告,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出诉讼,要求天津
同仁堂立即停止使用“
同仁堂”字号、变更企业名称,变更后的企业名称中不得含有“
同仁堂”或与“
同仁堂”构成近似的字样,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费用5000万元。
天津
同仁堂公司官方网站及招股说明书显示,其原为成立于1981年10月的“天津市第四中药厂”,系全民所有制企业。1989年,根据(89)津药管计字第9号文件,天津
同仁堂恢复厂名为“天津
同仁堂制药厂”,公司前身向前追溯至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的张家老药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张家老药铺东家到北京
同仁堂洽谈合作事宜,字号牌匾冠以“京都
同仁堂”称谓,分销
同仁堂产品;掌堂人张国戎病故后,其侄儿张益堂接手“京都
同仁堂张家老药铺”,后迁址重张为天津京都
同仁堂;民国34年(1945年)字号再改为“京
同仁堂和记”;1956年1月13日,公私合营药铺更名为“公私合营天津
同仁堂制药厂”。
从该公司网站自述中可以看到,天津
同仁堂与南京
同仁堂、宏济堂、
达仁堂、乐仁堂等
同仁堂的乐氏家族所经营的各个字号并非“直系血缘关系”,但也有一定“历史渊源”。
张益堂为
同仁堂乐家的女婿,同时也曾是乐家老铺股东之一。但后来,
同仁堂第十代掌门人乐平泉重将
同仁堂收回自营,张益堂从北京
同仁堂退股,到天津另立门户,开始经营“张家药铺”,并作为北京
同仁堂在天津的代理商。1852年,张益堂将“张家药铺”改名为天津
同仁堂。
据《话说天津
同仁堂》一书记载,百年前京津
同仁堂也曾因“
同仁堂”字号有诉讼。光绪三十年(1904年)冬,北京
同仁堂乐家诉天津
同仁堂盗用北京
同仁堂字号经营药材一事,而此案直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政府批准直隶试行司法改制后才开庭审理。审理结果是:早在乾隆五十三年,经京津两地当事人议定,天津张家老药铺便以“京都
同仁堂张家老药铺”的牌匾运作。咸丰二年,又以“天津京
同仁堂”在本地注册登记重张,业已守法经营五十多年,理应受到社会保护;北京
同仁堂不得在天津商界以
同仁堂字号登记注册,天津
同仁堂不得再到外地使用
同仁堂字号经营,两家诉讼彼时以握手言和告结。
而百余年后2021年双方的诉讼结果,记者并未从公开资料中查询到相关结果。但从此次
同仁堂公司公告中看到,公司的表述为,
同仁堂集团基于维护和推动“
同仁堂”品牌的保值增值的战略考虑收购天津同仁,更有利于维护上市公司全体股东长期利益最大化。
自此,双方百余年的品牌纠纷或将画上句号。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