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仁堂(600329)曾经是A股市场的大牛股,2020年至2023年6月期间股价最高涨幅367%,市值最高飙升至433亿元。而在此之后却风光不再,股价从56.26元的历史最高点,一路下跌至23.4元,期间最大跌幅58.4%。2月13日,公司股价收报31.64元/股,总市值244亿元,相比历史高点市值蒸发189亿元。
达仁堂市值蒸发背后发生了什么?《财中社》发现,从营收来看,2021年和2022年公司均是增长的,最高增幅达到19.4%,此后却急转之下,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分别下降0.3%、3.1%。从净利润来看,2021-2023年期间公司均是双位数增长,最高增速达到16.2%,而到2024年前三季度却突然下降6.3%,扣非净利润下降8.9%。
达仁堂是一家中药老字号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大部分,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82.2亿元、56.1亿元。两个报告期营收下降,均是受商业板块拖累所致,该板块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37.6亿元、23.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1.2%、14.5%,下滑幅度进一步扩大。
达仁堂商业板块营收规模虽有几十亿,但在医药流通领域却属于典型的小企业。相比而言,国药控股(01099)、
上海医药(601607)、华润医药(03320)等商业龙头,年度营收规模均在2000亿元以上,
达仁堂相比这些巨头没有规模优势可言。
医药流通领域前些年开始的“两票制”政策,直接让小企业“凉凉”,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再加上集采政策的持续推进,那些规模小、渠道单一的公司渐渐失去了生存空间,巨头们的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或许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达仁堂医药商业板块营收连续下滑。
达仁堂工业板块虽然没有像商业板块一样下降,但是增速在持续放缓,2022年和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板块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22.1%、10.3%、4.3%。公司工业板块产品以品牌中药为主,核心产品有速效救心丸、京万红软膏、牛黄清心丸等。该板块营收由之前的双位数增速转为仅有个位数,或许表明产品销售在当前消费环境下面临压力。
利润方面,
达仁堂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下降,除了与营收有关以外,还受费用拖累。报告期内,公司管理费用3.45亿元,同比增长35.6%,增加额0.91亿元。三季报解释称,主要是品牌建设费、咨询费、职工薪酬同比增加,同时公司对未达到解锁条件的限制性股票进行了回购,冲回了摊销费用。
此外,投资收益减少和减值增加,也对业绩造成影响。财报显示,
达仁堂投资收益从2023年前三季度的2.2亿元减少至1.8亿元,信用减值损失从1666万元增加至2935万元。
1月27日,
达仁堂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预计全年扣非净利润7.1亿元到8.4亿元,同比下降25%到12%,降幅较前三季度进一步扩大。不过,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净利润方面却逆转实现高增长,预计全年为21.5亿元到23.9亿元,同比增长118%到142%。

背后发生了什么?《财中社》注意到,
达仁堂2024年9月28日公告,以17.6亿元的价格,将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13%股权转让给赫力昂(中国)有限公司。3个月后,2024年12月31日发布的公告显示,本次交易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已经完成,公司持有标的股权比例由25%变更为12%。业绩预告称,本次交易实现处置收益17.1亿元,税后净利润14.5亿元。
由此可见,
达仁堂2024全年净利润实现高增长,完全依赖于出售资产,不具有持续性。而且,从上面的时间线中还可以发现,交易完成公告是在2024年最后一天发布的,究竟是巧合还是管理层刻意为之呢?这背后不能排除刻意为之的可能性,因为如果将交易完成公告放在2025年发布,那么出售股份产生的收益就不能确认在2024年,净利润也就不可能再实现增长。
出售资产保增长,显然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维护二级市场股价。2024年12月26日,
达仁堂有122.13万股股权激励限售股份,解除限售上市流通。按照2月13日收盘价计算,这些股份对应市值为3864万元,相对于只有20万元左右的员工年薪而言不是小数目。
(文章来源:财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