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掀回购潮。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5日11时,年内A股市场已有2096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购,较上年同期增加813家;回购股份合计207.19亿股,较上年同期(79.81亿股)增长159.60%;回购金额合计达1616.46亿元,较上年同期(841.79亿元)增长92.03%。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A股上市公司回购大军中,一批资金实力雄厚、经营表现稳健的行业龙头公司频推“大手笔”回购。
据Wind数据统计,在今年以来实施回购的上市公司中,12家上市公司回购金额超10亿元,4家上市公司回购金额超20亿元。其中,
药明康德已回购金额达30亿元,是年内回购金额最高的公司;
海康威视、
宁德时代位居二、三名,分别已回购金额达28.94亿元、24.46亿元;
通威股份、
三安光电位居二、三名,分别已回购金额达20.01亿元、19.90亿元。
此外,
顺丰控股、
宝钢股份、
凯莱英、
和邦生物、
九安医疗、
韦尔股份、
方大炭素等年内已回购金额均超10亿元,
格力电器、
中国建筑、
上汽集团、
保利发展等年内已回购金额均超9亿元。
与以往不同的是,A股公司“注销式回购”渐成新趋势。根据记者梳理,截至目前,已有逾200家A股上市公司完成回购注销。例如,12月5日,
华源控股公告称完成注销的回购股份数量为635万股,占注销前公司总股本的1.83%。
零点有数近日披露,公司完成回购注销股份36.68万股,占注销前公司总股本的0.51%。
对此,荣正集团董事长郑培敏曾经对记者表示,在回购新规和监管政策的引导下,今年A股市场掀起了“注销式回购潮”。未来,A股公司回购股份用于股份激励和注销或将常态化。
记者统计发现,注销式回购不乏龙头上市公司的身影。
贵州茅台9月21日披露,公司拟以30亿元至60亿元资金回购股份,用于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再比如,
伊利股份拟以10亿元至20亿元资金回购,用于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
药明康德9月11日披露,拟斥资10亿元进行股份回购;此前
药明康德已于今年2月和5月完成了两次回购计划,累计回购20亿元A股股份,用于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
九安医疗等公司披露了上限超过10亿元的回购计划,用于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曾经对记者表示,在国际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很多公司每年都会抛出大规模的回购计划,多数会把回购的股份进行注销,这将减少流通在外的股份数,直接提高企业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这是和现金分红一样回馈投资者的好方式。相对于现金分红,回购股份注销不需要交分红税,这对于流通股股东来说可能更加划算。
钟国斌为深圳商报记者
(文章来源:财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