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高温高湿天气拉动山东全省用电负荷增长并维持高位。其中,有33天全网用电负荷累计突破亿千瓦,14个地市最高用电负荷刷新历史纪录,青岛、潍坊、临沂、济南、烟台五个地市全网用电负荷超过千万千瓦。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简称“国网山东电力”)坚决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和省委、省政府迎峰度夏工作要求,研究制定“1+N”电力保供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细化任务措施,重点做好电网建设、调度运行、精益运维工作,以可靠电力供应保障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强化电网建设保障可靠供电 6月27日,山东岛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运行了近半个世纪的黄埠站“旧貌换新颜”,提升青岛中心城区供电能力300万千瓦,为青岛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国网山东电力从完善全省500千伏主网架、提升城市电网区域供电能力、保障重大民生工程供电等方面入手,紧盯工程建设关键路径和关键节点,安全优质高效推动重点工程建设。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山东电网累计新建输电线路1352公里,新增变电容量1029万千伏安,为服务支撑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奠定了坚强网架基础。
近年来,山东电网输变配电设备规模稳居国网前列,以“五交三直一环网”为核心,接纳外电能力提升至3300万千瓦,为全省电力输送奠定了可靠设备基础。去年“陇电入鲁”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建成后山东电网将形成“五交四直”受电格局,继续保持国内最大的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省级电网。
国网山东电力在电网建设中始终坚持“让电等发展”,提前测算地方民生发展需要,适度超前做好电力基础设施布局,为潍烟高铁、莱芜
中天科技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电能。此外,国网山东电力还聚力提升局部网架区域供电能力,累计建成35-220千伏电网补强、重过载治理工程8项,有效提升市域局部供电能力,提高了工业园区及居民生活用电可靠性。
强化调度运行保障电力供应 面对用电负荷高峰挑战,国网山东电力省市县三级调度人员高效协同配合,通过超前研判度夏形势、滚动开展在线安全分析、完善故障处置预案、及时采取运行方式调整等措施预控电网运行风险。
国网山东电力充分发挥“政府主导、政企协同、企业实施”电力保供机制作用,配合政府能源主管部门与6座、14台百万千瓦级机组发电企业签订电力保供责任书,实现了非计划停运率和出力受阻率“两个零”的历史性突破;赴地方电厂开展实地调研,制定“一机一策”顶峰发电能力提升方案;积极跟踪燃煤电厂存煤进度,配合政府督导驻鲁发电企业提高电煤库存,保障了全省电力供应。
面对大规模光伏接入电网带来的过电压、反送电等问题,国网山东电力深入开展“清风暖阳”新能源并网服务专项行动,不断加大对新能源发电项目的支持力度。1-7月,全省新增风光装机836.7万千瓦。预计年底前,山东电网风光新能源装机将超过1亿千瓦,有力促进全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新型储能为迎峰度夏提供坚强支撑。度夏前山东全省累计新增新型储能装机123万千瓦,新型储能并网规模达553.9万千瓦。实现28家独立储能常态化参与电力市场,推动配建储能同新能源主体联合入市,服务全国首个配建储能转独立储能示范项目成功并网。度夏晚峰期间累计开展10次新型储能集中调用,最大发电电力达到448万千瓦。
今年,国网山东电力按照“中长期+现货+应急调度”机制,积极增购省外来电,加大高峰外电增购。7-8月份,外电入鲁电量达246亿千瓦时,占全网用电量的24.6%。“七下八上”关键保供时期,晚峰时段外电中长期交易最大达2649万千瓦,创历史最高纪录。鲁固、昭沂、银东三条直流通道首次实现满功率输送,为全省电力保供作出积极贡献。
强化精益运维保障电网安全 度夏期间,国网山东电力全力做好主网设备运维,8座特高压站实行站长驻站带班、厂家驻站运维,并提高智能巡检频次。开展线路通道异物鸟害防范专项行动,政企协同处置19项通道隐患,开发生产管控平台重过载实时监测功能,为保障公司大电网安全运行构筑坚固防线。
8月16日,国网淄博供电公司配电运维人员驾驶载有巡检
机器人的巡视车,对10千伏立桥线进行巡视检查。在北斗定位系统的辅助下,车载智能巡检
机器人准确捕捉线段、杆塔,利用搭载的可见光摄像机和红外热成像仪,完成线路异物检测和测温测负荷,确保高温天气下居民小区供电设备安全运行。
同时,国网山东电力全面提升配电网运行水平。截至6月30日,高质量投产1216项度夏配网工程,建设10千伏线路151.69千米、配变742台,配变容量244.3兆伏安,新增配变容量能满足10.18万户居民正常用电和4.36万台新能源汽车同时充电使用,保障配网可靠供电。
为应对暴雨、大风、雷电等灾害天气,入汛以来,国网山东电力加快新一代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应用,实现抢修队伍、发电车、无人机与电网、灾损、用户信息一体化融合;开展“月、周、日”气象监测预警,发布预警通知15个、气象专报112期,成功应对“7·5”强对流灾害天气、台风“格美”等多次严峻挑战;累计出动抢修队伍2628支、人员13177人次,抢修车辆3803辆次,工作人员争分夺秒开展受损设备抢修,将极端天气影响降至最低。(葛畅)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