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公司总是孕育在大变局之中,中国软件最新消息,600536最新信息

《 中国软件 600536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伟大的公司总是孕育在大变局之中
2025-02-09 22:02:00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后,中国涌现出一批下海创业的优秀企业家,金蝶国际软件集团(0268.HK,以下简称“金蝶”)董事会主席兼CEO徐少春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一部金蝶创业史,半部中国软件史。1993年,徐少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创立了金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金蝶几经波折和转型,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中国软件产业的领军企业。而作为掌舵者的徐少春,也于2024年4月获得中国软件产业40年功勋人物的荣誉称号。
  金蝶基于公司管理软件产品助力中国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同时,徐少春将更多的精力投身“中国管理模式”的探索中,其2006年提出“中国管理模式”理念,2008年发起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遴选,之后数十年如一日地投身和精研中国管理之道,并将之作为毕生追求。最近徐少春荣获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管理科学奖”中的“特殊贡献奖”。
  40余年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探索,无数优秀企业家和创业者们的筚路蓝缕、创业拼搏、喜怒哀乐,《中国经营报》都是参与者、观察者和见证者,在《中国经营报》创刊4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专访了徐少春。
  时代感召化茧成蝶
  《中国经营报》: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金蝶创业至今31年了,听说当年你还是砸了铁饭碗下海的?内心创业的那团火是被时代激发的吗?
  徐少春:我真正创业是从1991年在深圳开始的。那时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百废待兴,到处都在热火朝天干事业,这种热潮也感染了我,我承包了一个电子公司的软件开发部,大概做了半年后,后来注册成立了深圳爱普电脑技术有限公司。1993年有美籍华人投资,公司注册资本变成120万元,产品名字和公司名字也统一叫金蝶,当时我希望我们的产品能够像一只金色蝴蝶一样,飞进全国千万财务工作者的窗口,帮他们减轻负担。
  但是为何会在1991年辞去公职,因为我大学学计算机,研究生学会计。1986年暑假,还在读研二的我撰写了一篇文章——《论会计电算化的标准化、通用化和商品化》,后来发表在《电子财会》杂志上。论文发表后不久,湖北武汉无线电六厂一个即将退休的总会计师给我写了一封信:“徐教授,你这篇文章很好。等到我正式退休后,能否与你合办一个会计软件公司?”看到信后才知道,这位会计师把我当成教授了。但当时我还是个学生,觉得创业这件事离我还很远。不过回顾整个创业历程,我想那一刻,创业的种子已经在我心底埋下了。
  后来,199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邓小平之前也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感觉科技人员的春天来临了。邓小平1992年到深圳考察,的确是国家和时代机遇把我内心这团火点燃了,我觉得可能是创业的好时机,所以就开始下海创业。
  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没有邓小平就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这批“92派”企业家,也没有后来无数优秀的中国企业家。这也与我是湖南人有关系,湖南人就是有那种敢想敢干的精神。
  《中国经营报》:跟当年一样,现在也处在一个重要节点,目前经济形势比较复杂,你对中国经济以及公司的发展,有什么感想吗?
  徐少春:现在很多人对经济转型调整而感到焦虑、困惑,但现在就像是黎明前的黑暗,其实烦恼就是菩提,焦虑就是机会,当下为产生中国管理思想和模式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为什么大家2024年觉得难,因为以前我们习惯了每年高增长,突然增速没那么快,自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困惑,但反过来一想,这也是我们的机会。如果现在金蝶管理软件能帮助更多企业去降本增效,去推动新的商业模式,这不就是新的机会吗?
  面对经济调整,我有三句话是经常讲的:第一句话,经济不是在下行,而是在酝酿新的增长。你看房地产是在下行,但新能源在快速增长,即便是房地产,也有企业是在增长。第二句话,不是没有市场,而是市场发生了改变。客户的需求变了,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提高了,你要创新,还要提供真正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第三句话,伟大的公司总是孕育在大变局之中。
  《中国经营报》:你说过,过去的40年,中国取得科技创新的成就靠的是“德”,接下来40年在全球科技创新过程中,中国如何才能保持竞争力?未来国内企业的产品及服务,如何提升为世界一流的水平?
  徐少春: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大的政策背景下,无数企业家、创业者创业奉献、奋斗拼搏,就是我们这一群人内心充满对自己事业的热爱,以及遇到任何困难时都不害怕,并用智慧来战胜这些困难的勇气、担当和胸怀,这些都要到中国传统文化里去寻找,总结成几个词就是:仁爱、智慧、胸怀和能量,也就是所谓的“德”。
  接下来我们不仅要靠德,更要靠道。道就是我们心中的良知和信仰,就是文化自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有文化自信,如果我们念念为了国家好,为了世界的太平,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就是在正道上,依道而行必然成功。
  基业长青31年的密码
  《中国经营报》:金蝶基业长青31年并不容易,行业里还有句话是:一部金蝶创业史,半部中国软件史。金蝶创业和发展背后的心路历程是什么?
  徐少春:创业至今这么多年,我分享我三个人生感悟,第一句话就是利他就是利己。我从开始创业到如今31年,在因上用功,果自然会有,你利他就好,利他就是利己。
  第二句话,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其实这是一个美国将领马丁·邓普西说的,后来被华为经常引用。作为一个企业家和管理者,创业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要把困难当成机遇,特别是重大困难。
  第三句话,创业就是一场修心之旅。我们创业的过程就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我们以前很多事情都看不清楚,也遇到很多困难,我们在黑暗中看到一点点的微光,就要相信自己和带领同志们往前走。这个时候我们要修炼自己,自己成长了,你的团队才能成长,你自己不成长,你跟别人说教没有用。过去有句话是,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但问题是领头的人自身不成长,这群人也肯定走不远。
  《中国经营报》:金蝶发展过程中有多次转型,从DOS到Windows,从财务软件到ERP,从ERP到企业云服务,金蝶好像一直在创新求变和自我革命,为什么?
  徐少春:说起来也很简单,就三点原因:一是不进则退;二是滚滚潮流,不可阻挡,我嗅到了未来趋势,就要迅速开干、顺势而为;三是市场竞争,你比竞争对手更快看到趋势,更快投资,就可以更快见效果。
  回到我们中国哲学上来讲,那就要用心,你全部身心投入,把自己奉献给公司,敏锐嗅觉、把握大势也好,抓住客户需求和研发新技术也罢,都是自然而然会有的结果。所以我现在给干部和员工讲,只有在心上用功才是真正的用功,在心灵深处进行革命才是真正的革命。
  《中国经营报》:因为金蝶和你在软件行业的成就,2024年4月你也获得中国软件产业40年功勋人物荣誉,现在再回望这么多年的奋斗坚持,有哪些感想吗?
  徐少春:我对获奖并没有特别在意,最重要的还是要坚守内心那份坚定的信念。就像我们一个人坐在车里,外面风景好看很重要,但是我的心不仅仅是在这里,而是要看到更遥远的地方,我长期的人生目标就是“让中国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这就是我人生的信仰。当然我还有一个目标,就是2030年,金蝶要成为“世界一流、亚洲第一”的企业管理软件公司。
  金蝶是我人生修炼过程中的一个平台,我想通过这个练兵场,去真正找到中国人自己的管理模式,因为只有找到中国管理之道,提炼一套中国人自己标准的管理方法,形成一套标准的管理软件,才能成就更多的人、利益更多的人。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伟大的公司总是孕育在大变局之中,中国软件最新消息,600536最新信息

sitemap.xml sitemap2.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