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上午,在浦东开发开放35周年之际,浦东新区召开高水平改革开放推进会。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作主旨发言时表示,浦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张王牌,是面向世界的一张王牌。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5周年,浦东当以“排头兵、先行者”的姿态,开启“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征程。

“一路走来,浦东始终以承担国家战略为使命,为国家改革试制度,为开放闯新路,经济总量超常规增长、发展质量跨越式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从一片阡陌农田到现在的雄姿英发,在世界上没有先例,堪称改革开放排头兵中的翘楚。”周汉民说。
周汉民认为,浦东是中国自贸试验区的领头羊和发展标杆,起到了引领上海、引领长三角、引领全国的作用。2013年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浦东破土而出,之后2019年临港新片区设立,从首份负面清单,到率先探索数据跨境流动,无不是“以更大的开放,倒逼更深入的改革”的生动实践。
“浦东35年的努力是为开放‘试制度’,当下任务更为迫切,就是要为中国的发展‘闯新路’。”周汉民说,所谓“新路”,就是不断开放、不断改革。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浦东新的使命是:到2035年,全面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建成现代化城区,全面实现现代化治理。而最核心的,就是要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璀璨明珠。
周汉民认为,浦东未来的发展,关键有以下三条:
第一,制度型开放要进一步往前推进。一方面,浦东要始终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进一步融入国际惯例和国际规则,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竞争;另一方面,浦东要将中国改革开放创造的许多经验固化为标准和制度,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优化作出贡献,这是双向的。
周汉民说,当前,国际经贸规则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其中CPTPP和DEPA是引领当今世界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典范。建议浦东认真研究、全面对接这些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选取重点突破的难点问题,如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知识产权、公平竞争等备受关注的领域,加大规则、标准等开放力度,对现有开放仍有不足之处但是急需开放的领域,加大压力测试力度,如金融、电信、交通运输、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尤其对单向开放要看准时机,及时推出。
以数据跨境流动为例,浦东需加强与CPTPP、DEPA成员国在数字技术研发、数据安全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在《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明确的国际贸易、跨境运输、学术合作、跨国生产制造等“豁免”场景基础上,将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开放和更好履行国际公约的场景,优先在负面清单中放宽限制。并且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将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向自贸试验区外辐射,助推形成全国版数据跨境流动负面清单,从而使得我国数据合作开放领域更宽、透明度和规范度更高、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第二,营商环境要进一步往前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效途径。浦东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企业反映较集中的问题上,要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与“外资24条”和立法进程正在不断推进的“民营经济促进法”形成政策叠加效应,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权益,不断增强企业获得感。建议用足用好浦东新区法规立法授权,以完善的法治环境吸引企业来到浦东、扎根浦东。
浦东还需善搭台,打造常态化的政府与企业交流渠道,发挥各类商会、协会、平台作用;勤回应,有效倾听和回应企业诉求,政策要注重合力,服务要更加周到,措施要更加多元,尤其是通过一些标志性项目,更好巩固企业在浦东深耕的信心。
第三,系统集成要进一步往前推进。浦东是多个国家战略的深度叠加区,不能单点发力、就事论事,要主动助推与其他国家战略融合发展,做到系统集成、统筹协同。例如,
陆家嘴、
外高桥、金桥、张江四个国家级开发区,功能的协调和互补非常关键。又如,上海自贸试验区与临港新片区,它们各自的侧重点和作用有所不同,但在为国家先行先试方面要加强联动、携手前行。再如,浦东作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要建设综合性专业服务平台,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产能合作与检验检测标准认可合作,打造“一带一路”国际仲裁中心,推进实施国际通行争议解决方式,提供专业化的商事、海事仲裁服务,为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支撑,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我还要特别提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当年的盛会写就了令世人难忘的精彩篇章,后世博时代,如何用好占世博园面积四分之三的世博会浦东园区,需要认真思考。今年是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15周年,建议在世博浦东园区的传承上继续努力,打造新的文化旅游交流中心,还可以积极争取把世界城市日的永久主场设在世博地区,实现商旅文体展深度联动,不断放大世博效应。”周汉民说。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