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前沿科技!政策技术市场“春风送暖”,前沿科技板块正当红,金龙汽车最新消息,600686最新信息

《 金龙汽车 600686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掘金前沿科技!政策技术市场“春风送暖”,前沿科技板块正当红
2025-02-05 10:44:00

  证券时报记者匡继雄、陈见南、朱听武、郭洁、张娟娟、梁谦刚
  近期,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自动驾驶等多个前沿科技题材备受投资者广泛关注。这背后主要有三重因素驱动。
  政策层面,国家和地方积极发力,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大力扶持产业发展。比如,2024年,低空经济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后上海、北京、广东等地通过政策引领、规划先行,将其作为本地经济重要增长引擎,推动低空经济落地。去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脑机接口被列入未来高端装备十大创新标志性产品。北京、上海等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其发展。政策的支持为这些前沿科技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技术层面,这些领域不断创新突破,应用边界持续拓展。人形机器人在硬件和软件技术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正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各行业应用场景;固态电池技术日益成熟,众多企业在能量密度上实现新突破,安全性也显著提升。技术的进步是推动这些领域发展的核心动力。
  市场层面,行业潜在需求庞大,前景极为广阔。自动驾驶在交通和物流等领域应用日益广泛,市场需求持续攀升;随着大模型技术迭代升级,人工智能已广泛渗透到交通、医疗等众多领域,未来潜力无限。庞大的市场需求为前沿科技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多家机构预计,今年这些板块将快速发展,迎来商业化进程关键节点或实现量产突破,这无疑会深刻影响相关上市公司业绩,提振其在二级市场表现。展望未来,在政策、技术、市场的共同作用下,前沿科技领域正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有望创造更多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一日千里疾驰万亿元赛道
  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科技领域最受关注的赛道。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其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一日千里。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撰写的《中国发展报告2024》提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处在全球第一方阵,在需求潜力、供给能力和智能基础设施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和强大潜能。
  从市场空间来看,赛迪顾问预测,到2035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1.73万亿元,全球占比将超过30%。
  此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784亿元。以此大致计算,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未来十多年的复合增长率有望接近10%水平。
  人工智能行业的高成长性和巨大潜力,在股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相关企业的股票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比如2024年全年累计涨幅超过两倍的个股中,就有寒武纪-U、罗博特科神宇股份等多只人工智能产业链的股票。
脑机接口多行业渗透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在科技高速迭代的当下,脑机接口已从曾经的科幻构想逐步迈向现实应用。这项前沿技术构建起大脑与外部设备间的直接桥梁,不但革新了人机交互模式,更孕育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目前,脑机接口应用场景广泛,渗透医疗健康、娱乐、教育、智能家居等多个行业,展现出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去年以来,脑机接口接连取得突破,且多集中在医疗领域。脑机接口也在发展中逐步规范。国泰君安表示,中国脑机接口产业链加速完善,包括残疾人群康复的医疗健康领域是脑机接口最大应用场景,预计2030年脑机接口医疗应用市场规模达400亿美元。
  我国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将“脑科学”列为国家重点前沿科技项目。此外,北京、上海、深圳、天津、湖南等多地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布局脑机接口产业,进一步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脑机接口有望得到政策的持续支持。
  作为新兴产业,脑机接口在政策和技术应用的双重催化下风口渐起,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量子位预测,我国脑机接口市场将在2040年超过1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可达26%。
  面对脑机接口广阔的市场前景,中科信息诚益通三博脑科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纷纷布局这一领域,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并购等多种方式,积极抢占技术高地。
  2024年9月24日以来,脑机接口概念股平均涨幅超40%,汉威科技成都华微复旦复华岩山科技等个股涨幅居前。这期间机构调研最频繁的是汤姆猫,累计有307家。调研频次靠前的个股还有国际医学乐普医疗佳禾智能,均收获超百家机构调研。
人形机器人迎“0到1”突破市场复合增速有望超50%
  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产业的关键赛道,其发展态势备受关注。
  近期,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展出14款人形机器人;特斯拉CEO马斯克透露,特斯拉在2025年将生产数千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若进展顺利,2026年产量将增10倍;OpenAI重启机器人研究并发出招聘。同时以Figure、Agility等为代表的国际优秀机器人主机厂商已陆续出货或加速出货。国内方面,华为、比亚迪、小米、小鹏、奇瑞等企业已纷纷入局。
  多家机构指出,随着大公司加入、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人形机器人将迎来快速发展,2025年有望成为量产元年,产业链将迎来“从0至1”的投资机遇。
  据《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7.6亿元,到2035年有望进一步提升至3000亿元,2025—2035年复合增速达53.15%。
  1月以来,人形机器人关注度持续提升,多家公司在互动平台回应研发情况及相关布局。如安洁科技表示,正在进行相关技术拓展和业务规划;汇川技术表示,正在开发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产品。
  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的到来将深刻影响相关A股上市公司业绩。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或2024年业绩预增的人形机器概念股中,机构评级家数超12家且一致预测2024—2025年净利润复合增速超30%的个股有5只。例如,拓普集团获41家机构一致预测2024—2025年净利润复合增速为32.79%。公司拟50亿元投资机器人电驱系统基地,电驱系统为人形机器人主要部件。
自动驾驶领域蓬勃发展决胜年投资时点已到
  2024年以来,自动驾驶领域蓬勃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确定20个城市(联合体)为首批试点城市。各地纷纷制定自动驾驶相关地方立法,不断加速拓展应用场景。
  武汉街头的百度萝卜快跑登上热搜,特斯拉的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揭开神秘面纱。
  伴随着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系统的不断升级,市场对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产生无限遐想。资本市场迅速响应,多家中国自动驾驶公司纷纷抢滩上市,地平线、文远知行、小马智行、佑驾科技等公司成功在港交所及美股市场上市,自动驾驶行业的融资和估值不断攀升。在2024年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融资额排行榜中,极氪、文远知行、小马智行位居前三名。
  进入2025年,自动驾驶持续保持热度,车辆投运、测试及技术发布等活动频繁上演。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表示,2025年就是自动驾驶的决胜年。
  开源证券表示,展望2025年,自动驾驶的核心阶段是L4级Robotaxi的功能和体验,国内和海外目前的技术差距在一年之内,这也意味着国内真正的L4级自动驾驶已至,投资时点已到。
  自动驾驶概念股目前市值规模合计3.34万亿元,9只个股市值规模超千亿元,比亚迪海康威视赛力斯的市值规模居前,分别达7749.5亿元、2680.4亿元和2004.84亿元。
  2024年,自动驾驶概念股股价平均上涨8.95%。双林股份江淮汽车的股价涨幅居前,全年分别上涨167.55%和132.42%;润和软件金龙汽车赛力斯道通科技等个股股价涨幅也均超70%。
低空经济为经济发展添活力 2026年市场规模或超万亿
  2024年3月,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定位为新增长引擎。
  低空经济包括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低空航空器制造(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飞行保障为主的四大板块。从地上跑到天上飞,低空经济能有效激活立体空间,重塑交通、物流方式,大大提升服务效率。
  随着低空商业化需求的增加、技术的日益成熟,在政策的助推下,低空经济在国内迅速崛起,发展潜力较大,有望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赛迪顾问测算,2024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预计可达6702.5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8591.7亿元,乐观预计到2026年突破万亿元。
  乘政策东风,上市公司积极探索低空经济相关业务,这些公司在资本市场也备受追捧。
  从市场表现来看,万得低空经济主题指数2024年全年跑赢沪深300指数,低空经济主题指数涨15.48%,沪深300指数涨14.68%;其中自去年9月24日以来,低空经济主题指数涨幅接近20%,略高于沪深300指数涨幅。
  进一步来看,上述70只低空经济概念股中,自去年9月24日以来跑输低空经济主题指数,根据业绩预告2024年实现盈利,且机构预测2025年净利润增幅超过30%的概念股仅有5只。5家公司均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透露了相关业务。比如海特高新表示,其子公司安胜公司成功研制并交付了国内首台eVTOL模拟机,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将对公司模拟机研制、飞行员培训、航空工程技术与服务带来积极的影响。
多家企业公布量产时间表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
  固态电池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续航里程、低温和安全性优势,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电池技术之一。
  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多个领域,固态电池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和市场价值,吸引各大电池厂商及车企争相布局,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速。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认为,从技术研发节点上看,2025年至2030年,全固态电池产业将重点攻关固态电解质;2030年至2035年,重点攻关高容量复合负极;2035年至2040年,重点攻关高容量复合正极。
  目前,固态电池已从实验室研发阶段逐步过渡到工厂试点阶段,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发布也日益频繁。
  欣旺达广汽集团、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等企业计划在2026—2027年实现固态电池或半固态电池量产,比亚迪宁德时代计划于2027年实现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
  A股中,固态电池概念股超过50只。截至1月27日收盘,市盈率方面,5只个股滚动市盈率低于30倍,分别是璞泰来当升科技比亚迪格林美新宙邦。从未来增长潜力来看,根据5家以上机构一致预测,2025年、2026年净利润增速均有望超20%的概念股有19只,派能科技鹏辉能源天赐材料豪鹏科技容百科技等净利润增速均值靠前。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掘金前沿科技!政策技术市场“春风送暖”,前沿科技板块正当红,金龙汽车最新消息,600686最新信息

sitemap.xml sitemap2.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