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记者陈玉静】继天图投资后,又一家创投机构拟赴港上市。
近日,博将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将控股)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大河财立方记者注意到,2023年6月,博将控股就曾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但并未成行。创投机构上市是业内关注的热点,有助于为创投机构提供中长期资本,但长期以来,国内创投机构上市者寥寥。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创投机构如果能上市,就成为一家公众公司,这就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为未来的业务开展能提供很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创投机构上市后可以获得宝贵的资本,这对未来的业务扩张、将创投机构做大做强都有好处。
总资产管理规模约102亿,背后站着近1500名高净值客户 公开资料显示,博将控股2016年成立,是一家专注于服务高净值人群、致力于赋能
中国高科技企业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投资领域主要覆盖高科技服务、数字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医药与医疗技术及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在管理规模上,截至2023年12月31日,博将控股的总资产管理规模为约人民币102亿元。
在聚焦高科技企业的投资上,截至2023年12月31日,博将控股已投资80家横跨不同细分行业的高科技企业,占博将控股的总累计投资成本约96.1%。在投资轮次上,博将控股投资于高科技企业初创期投资轮次,在高科技产业公司最需要资金的早期发展阶段为其提供资金支持。
在披露公司发展情况的同时,招股书还透露了博将控股的项目退出以及投资者构成等情况。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博将控股已全部或部分退出对10家公司的投资,总退出投资成本约为人民币5.569亿元,实现的退出价值约为人民币17亿元,MOIC(投资回报倍数)达到约3.1倍。博将控股表示,博将控股的18家投资组合公司正在筹备于可预见未来上市或计划上市,这取决于公司及公司的投资组合公司无法控制的外部环境及因素。截至2023年12月31日,在博将控股的投资组合公司中,九家公司的估值超过5亿美元,其中三家公司已成长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
作为一家专注于服务高净值人群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博将控股的背后也站着规模不小的高净值人士。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博将控股合计拥有1525名基金投资者,其中约97.8%为个人投资者。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12、13条的规定: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这也就意味着,在博将控股背后,站着近1500名拥有百万资产的个人投资人。
内部收益率持续走低,总收入连续下滑 庞大的高净值人群背后,博将控股的DPI表现如何?
DPI,即投入资本分红率,这是VC/PE基金对LP已分配收益占基金总体规模的比例,即LP拿到的现金回报。当DPI等于1时是损益平衡点,代表成本已经收回;大于1时,说明LP获得超额收益;而小于1时则说明LP没有收回所有成本。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博将控股2021年、2022年、2023年的整体DPI都不高,分别为0.7%、27.6%、34.7%。
在收入上,博将控股基金管理业务所得的费用收入包括基金管理费和附带权益,基金管理费通常按投资者实缴资本的平均年利率2%收取。附带权益一般按基金超额收益的20%收取。截至2023年12月31日,博将控股的在管基金实现了14.7%的整体内部收益率。但从近年表现来看,博将控股的整体内部收益率呈现下滑态势。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该指标的数据分别为21.2%、18.7%。
在业绩表现上,博将控股的收入也呈现下滑态势。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2022年及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博将控股的总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2.15亿元、2.12亿元及1.55亿元。
杨德龙表示,创投机构上市之后成为公众公司,可能会吸引更多的好项目找上门,但同时也对创投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财务上要公开透明,信息披露上要健全完备,要给投资者一个满意的答卷,不过,对于创投机构而言,经营好创投主业才是根本。
关于创投机构上市,大河财立方记者注意到,近几年,深圳、广州、上海等地对股权投资管理机构上市都有过探索。其中,2021年,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新时期进一步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鼓励和支持创业投资机构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公司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以及募集保险资金等方式,形成市场化、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2022年4月,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关于促进深圳风投创投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政策解读,其中在退出渠道方面,首创提出探索头部创投企业上市制度安排,推进PE/VC份额转让试点、发展S基金及可变资本等行业最关键的改革措施。
2023年12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支持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上市。依托实施全面注册制及境外上市备案新规,支持符合条件的在沪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购重组等方式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挂牌。
一年前,博将控股就曾冲刺港交所,一年后,博将控股再次谋求上市,结果如何,大河财立方将持续关注。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