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那艘黄色的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是今天下午3点刚刚靠泊的,它来自卡塔尔的拉斯拉凡,也是我们今年六月最后靠泊的LNG运输船,预计要接卸6万吨的LNG。”
新奥股份控股子公司新奥(舟山)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简称:新奥舟山)总经理何建辉指着正在靠泊的LNG运输船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
LNG主要成分是甲烷,被公认是“地球上最干净的化石能源”。近日,新奥舟山LNG接收站三期项目储罐部分完成了最后一圈穹顶的浇筑工作,待三期项目建成投产后,该接收站将成为浙江省首个超千万吨能力的接收站。
新奥舟山LNG接收站是国家能源局核准的首个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和管理的大型LNG接收站。业内认为,未来我国天然气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速,为新奥舟山LNG接收站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保供迎峰度夏 当前正值迎峰度夏的关键期,作为舟山市及周边地区最大的LNG接收站,新奥舟山LNG接收站项目担负着华东地区的天然气保供的重要任务。
“7-8月是天然气消费的高峰期,天然气电厂集中提负荷会造成管道天然气用量的大幅提升,在用气高峰阶段,我们会及时调整管道负荷,实现最大量的气态外输。”新奥舟山总经理何建辉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新奥舟山LNG接收站能从常态化的日供气总量最高可以达到日供气总量2000万方以上水平,为舟山及周边地区供应天然气资源。
入夏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天然气发电需求随之攀升,市场供需趋紧。新奥舟山LNG接收站位于长江出海口,距离国际主航道距离短,全年可作业天数多,同时紧邻浙江、江苏和上海市场,可服务华东地区和长三角区域市场。
“今年以来,截至7月1日,新奥舟山LNG接收站累计接卸船量同比增加34.9%,运转效率提升明显。”新奥舟山技术创新部经理郭志明说。
郭志明告诉记者,目前,新奥舟山LNG接收站日最大装车能力为550车/日(每车20吨),淡季日平均装车量70-80车,旺季日平均装车量200车以上,保供富余量较大。“今年6月,新奥舟山LNG接收站平均日装车量150车左右,可以有力支撑华东南地区天然气稳定供应。”郭志明说。
新增储罐扩容接卸效率提升 在新奥舟山LNG接收站内的智能运营应急指挥中心的大屏上,中国证券报记者看到,储罐内泵送过来的LNG正通过低温管道进入装车撬内,一辆辆槽车将这些LNG气体源源不断地送往下游燃气、能源集团等用能企业。
新奥舟山LNG接收站项目位于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是国家能源局核准的首个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和管理的大型LNG接收站。在谈及国家允许民营企业参与LNG接收站的建设及管理的原因时,
新奥股份联席首席执行官蒋承宏坦言:“打破壁垒,才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民营企业参与LNG接收站建设,丰富了能源供应体系的投资主体,提高了项目建设和管理效率,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市场效率。”
“新奥舟山LNG接收站一期二期设计和核准年接卸能力500万吨,一期二期年实际接卸能力可达到750万吨。正在建设的三期项目计划于2025年9月建成投运。”何建辉介绍。
在三期储罐及配套设备项目现场,记者注意到,四个储罐外罐建设已顺利完成,作业由外罐土建施工阶段全面转入内罐安装阶段,三期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期项目新建了4座22万立方米全容LNG储罐及配套设置,截至目前,4座储罐已全部完成气压升顶作业;同时,三期项目还对2号码头进行改造,新增4-18万方LNG船舶接卸能力,届时(2025年)接收站的年处理能力可达1000万吨/年。”何建辉称。
在技术提升方面,三期项目还构建了产能侧“冷能发电+光伏”等互补供能的多能源体系,包括冷能双环发电系统,进一步降低用能成本,打造绿色低碳示范接收站。
“冷能双环发电系统,设计每小时可气化LNG100吨,年发绿电2300万度,节省1000万度灰电使用量,可实现减碳约1.8万吨二氧化碳;消防站低碳光伏项目和光伏车棚也将为接收站提供清洁能源。”
新奥股份常务副总裁苏莉告诉记者。
展望未来,蒋承宏表示,
新奥股份将深入探索国际保税转运、船舶加注等创新业务模式,致力于将舟山LNG打造成为东北亚地区的LNG调配中心,构建并实现一个高效、智能的能源生态运营体系。
市场空间广阔 记者了解到,作为开放型的基础设施,新奥舟山LNG接收站还开展了包括窗口期、拼船等在内的多元化业务。“在市场波动期,新奥舟山LNG接收站利用已经形成的LNG储备能力,为客户在极端用能情况下提供用能保障;同时,我们还成功打通国际与国内资源通道,随着公司海外长协资源的逐步供应,将进一步带动接收站处理量的提升。”何建辉说。
何建辉介绍,新奥舟山LNG接收站拥有央国企等稳定的下游客户,可保证码头的利用率,我国天然气需求将保持较快增速,为新奥舟山LNG接收站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东吴证券分析指出,天然气发电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体系中的调峰需求正不断增加。我国天然气产量逐年攀升,管道气进口量波动上升,LNG进口量稳中有增。2021至2023年,中国企业集中签订超过6300万吨/年LNG中长约,到2025年已签合同量达到7490万吨/年,2030年将达到1.06亿吨/年。此外,也会有大量的LNG现货进口满足国内客户的天然气需求。
LNG接收站作为我国LNG进口的唯一通道,在整个天然气产业链中具有接收、气化和调峰功能,是产业链上的重要基础设施,但目前我国LNG接收站仍较为稀缺。
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我国天然气消费量正持续增长。业内预计,到2030年,天然气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增至15%,在天然气供需两旺背景下,“十四五”末国内LNG接收站或将迎来投产潮。
据国家管网集团数据,2024年,全国在运LNG接收站将达33座,总接卸能力16304万吨/年。2025年,预计6座新建LNG接收站投产,2座在运LNG接收站完成扩建,全国载运LNG接收站39座,总接卸能力20144万年/吨。“‘十五五’期间,预计11座LNG接收站投产,至2030年底,全国接卸能力或将新增4353万吨/年,接卸能力提升至24497万吨/年。”国家管网集团市场部副总经理杨安称。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