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4年波澜壮阔的924行情已经过去四个月有余,在此期间A股市场从行情初期的放量上涨逐渐过渡到缩量休整阶段,而25年年初A股行情波动有所放大。近期随着系列政策的落地,市场对于春季行情的期待逐渐被点燃。值此新春佳节之际,我们综合前期外发的系列报告,重述本轮A股行情演绎的逻辑和节奏,以及我们对2025年的市场判断。
我们明确提出去年924是熊牛转换的反转时点。24年国庆假期期间,随着节前重要会议的相继召开明确政策基调转向,我们在
《参考99年519——这轮股市行情及经济走出困境的思考-20241006》中提出本轮A股行情与99年519类似,行情性质是熊牛转换的反转,924即是熊牛转换的反转时点,但短期行情或许也会波折推进,重点需观察成交量和换手率数据。10月中旬后我们在
《震荡期中如何选结构-20241012》、《关注基本面更优的行业-20241019》等多篇报告中提示随着成交降温,市场或已步入震荡阶段,此时结构性机会更值得关注。进入2025年,开年A股出现调整导致市场风险偏好下降,此时我们在
《春季行情还会有吗?-20250111》指出开年下跌不改变春季行情的历史规律,25年春季行情或正孕育中,对于后市行情我们应保持积极乐观态度。
那么节后短期A股行情节奏又将如何演绎?我们认为,2025年A股春季行情仍可期。借鉴历史,A股春季行情年年有,驱动行情展开的因素主要是三个:政策催化、流动性宽松、基本面改善。而从当前市场环境来看:政策方面近期出台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是落实“稳住楼市股市”政策定调的又一重大举措,2月1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求是》杂志发布了题为《奋力开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署名文章,提出要不断开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流动性方面近期人民币汇率有所回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20的7.32降至1/27的7.25,汇率压力的边际缓释为货币政策打开空间;基本面方面,春节期间消费数据或望稳定增长,例如据CCTV4公众号援引交通运输部表示2025年春运首日至2月2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到48亿人次,与2024年同期相比增长7.2%。因此综合政策、流动性,以及基本面看,2025年春季行情值得期待。
站在当下看2025年全年我国权益市场,我们综合研判如下:
A股市场:去年924行情可定性为反转:政策基调转向+牛熊周期规律+情绪触底,从行情涨幅和成交量能看不是熊市反弹。24/10/8以来的调整是牛市第一波上涨后的回吐,对比历史看调整时空已显著。随着政策落地,有望开启新一轮上涨。展望2025年,居民及长线机构配置力量将推动资金面改善,增量政策落地推动宏微观基本面改善,A股延续上行趋势。
企业盈利:参考历史上我国不同力度财政政策对企业盈利的拉动作用,13-14年我国宽财政时企业库存弱回升、盈利弱修复,16年之后产能周期上行,库存和盈利回升弹性均得以改善。当前A股正处于产能和库存周期底部,如果财政政策能够持续加码,有效提振内需,改善供需格局进而改善通胀,那么预计A股盈利增长将显著提升。在财政力度强弱两种情形下,2025年全A非金融归母净利同比或分别在20%和10%。
股市资金:历史上我国宏观流动性与A股存在阶段性背离,股市微观资金变化与股市行情走势相关性更高。展望2025年,政策发力望推动基本面预期升温,A股资金入市情况或较24年进一步改善,全年净增量资金或达2万亿元。中央汇金、险资等中长期资金是推动2024年ETF扩张主力,2025年机构化或仍是ETF扩张的主要增量来源。
行业机遇:重视硬科技,关注消费医药。在当前我国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科技板块顺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指引,同时产业周期仍处于向上通道,基本面趋势更好、确定性更强。细分领域中我们认为或可重点布局AI技术应用端的消费电子、人形
机器人、自动驾驶等,此外还有受到财政的重点支持的数字基建、信创、半导体等。同时中高端制造方面,我国拥有产业集群、工程师红利和技术积累等供给优势、需求端内外需均有支撑,2025年景气有望延续。此外消费医药下跌时间长、低估低配,背后反映的是市场对消费板块投资机会的悲观预期。未来增量财政政策有望倾斜消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放在首位,政策发力背景下预期差较大。
对外贸易:特朗普再度当选美国总统或再次扰动我国对外贸易环境。借鉴18-19年,彼时关税威胁出现后存在抢出口现象,时间上关税商品清单发布后抢出口更明显,其中对美依赖度高领域抢出口更明显。同时,18-19年贸易摩擦后中国部分行业/商品通过绕道东南亚国家或通过与之上下游分工来避开制裁。近两年我国对东南亚出口高增并非单纯是转口,更多源于其本身内需强劲,未来我国中高端制造有望继续受益。
港股市场:展望25年,港股流动性宽松有望延续,宏观层面美联储降息趋势不改,微观层面除港股通带来增量、外资也望阶段性回流。港股基本面复苏的大方向较为确定,复苏进程关键看增量政策落地速度,同时特朗普对华政策也可能对基本面产生扰动。港股情绪面或受特朗普出台政策节奏的影响,中国香港制度改革则有助于在长期维度提振投资者信心。综合而言,影响港股的五大因素中积极因素偏多,再结合当前港股估值、情绪仍处于历史偏低位置,我们认为,25年港股有望上行。
风险提示:稳增长政策落地进度不及预期,国内经济修复不及预期。
(文章来源:
海通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