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亿商汤,猛甩包袱,上海临港最新消息,600848最新信息

《 上海临港 600848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555亿商汤,猛甩包袱
2025-03-31 09:15:00



  上海AI巨头,努力转型。

  3月26日,商汤披露财报,去年净亏损43亿元,同比收窄33.7%。
  “去年,我们对业务架构,做了较大调整,高效集中资源,投向核心业务,即生成式AI和视觉AI。”当晚的业绩电话会上,董事长兼CEO徐立表示。
  重中之重的生成式AI,已成为商汤最大收入来源,收入占比约64%。徐立说,这是公司史上,最快突破20亿元营收规模的板块。
  创始人汤晓鸥逝世后,过去一年,徐立带领的商汤,过得不平静。
  业务转型、组织重组,公司边裁员,边集中弹药,寻找新出路。
  重划版图
  老师离开已一年多,去年年底,徐立用1个半月时间,完成一轮大盘整。
  他将新架构定为“1+X”。
  1即核心业务,生成式AI及视觉AI(传统AI);X指垂直领域生态,包括智能汽车“绝影”、家庭机器人“元萝卜”、智慧医疗等。
  这轮调整下来,截至2024年底,公司共有3756名员工,相当于6个月时间,削减916人。
  新架构下,徐立团队重押生成式AI,确立“AI基础设施(大装置)-大模型(日日新)-应用”的三位一体战略。
  按其设想,紧密集成应用、模型和算力,以降低计算成本,一旦商业模式成熟,就能获取足够多的市场份额,实现可观的商业回报。
  “当前无论是模型服务还是应用服务,最后都等价于计算资源的变现。在中国,资源变现的商业模式,相对成熟。”徐立说。
  转舵的新板块,发展迅猛。
  2024年,其生成式AI收入,突破24亿元,同比增长103%;贡献的收入比重,从2023年的34.8%,提升至63.7%。
  商汤称,市场对生成式AI模型训练、微调和推理的需求,爆发性增长。
  这块业务能做大,多亏商汤几年前就大手笔囤卡、搞“数字地产”。
  公司早在2019年就投入使用第一个千卡GPU集群,当时还没有ChatGPT。
  在上海临港投建的AIDC智算中心,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一砸就是56亿元投资,投运已三年。
  现在,商汤手握的总算力规模,超2.3万Petaflops。
  此长彼消
  生成式AI狂飙,传统业务减速。
  商汤另外两大业务,智能汽车、视觉AI,去年收入都下降不少。
  其中,视觉AI收入,同比降幅达39.5%。公司解释,因聚焦高质量客户,同时积极向视觉AI客户推销生成式AI。
  徐立团队,靠计算机视觉起家,这一传统业务,有大量定制化项目,难以标准化,成本下不来,利润上不去,常年拖累业绩,让商汤沦为“劳动密集型”企业。
  剔腐生肌,徐立双管齐下,变革老业务。
  国内市场,团队以求稳为主,选摸透的成熟场景,加入新的AI能力。商汤提到三个挑选标准:差异化优势强、利润率较高、现金流充沛。
  海外市场,其大力拓增量,扩大伙伴体系,重点卖能带来重复性服务和授权收入的方案和产品。
  现在,传统AI的收入占比,不足三成。
  电话会上,商汤CFO王征提到,视觉AI的客户复购率,明显提升,该板块合作超3年的长期客户,约占总量的4成。同时,海外市场大部分产品,都跟视觉AI相关。
  未来,公司计划将多模态模型能力,导入视觉AI业务。
  不过,过去深耕传统业务,部分负面影响仍未消弭。
  负重前行的商汤,2018年至2024年,七年累亏超540亿元。
  连年亏损,影响投资者信心。截至3月28日收盘,商汤总市值为555亿港元,较3000亿港元的巅峰,相距甚远。
  去年,公司贸易应收款项总额的账龄,有所恶化。原因在于,大部分历史收入,来自智慧城市这样的传统业务,付款周期长,部分客户面临暂时的预算限制。
  多点开花
  亏损多年的商汤,渴望挣钱。
  为充沛现金流,徐立团队加码利润率更高的新业务,亦勒紧裤腰带。过去一年,公司销售开支,同比下降20%,行政开支亦减少3%。
  此外,他欲借助生态手段,扩大赢面。
  战略重组之后,拆分的各生态企业,设立独立CEO,对各自业务负责,获更灵活的激励机制和融资通道。
  这些放出去独立奔跑的“小将”, 聚焦各自耕耘的细分市场,今年拿钱频频。
  1月,商汤善惠完成A轮融资,由金沙江创投领投。其主攻零售场景,服务无人零售运营商和零售品牌客户,正发展海外市场。
  紧接着,商汤医疗完成过亿元Pre-A轮融资,款项将用于推广其医疗大模型“大医”及“SenseCare智慧医院”综合解决方案。
  商汤表示,自2024年底至2025年初,5家生态企业,完成对外融资。
  多点开花,徐立想得很明白,技术再通用、再基础,也只是工具,“场景化始终是技术走向大众、实现商用的关键。”
  在他眼里,可能创造巨大行业机会的超级应用,有三个,分别是机器人、AI助手/AI伴侣、自动驾驶。
  其中,机器人领域,徐立认为,“在有生之年,人类将与机器人共存,它们的数量甚至可能超过全球人类人口。这种可能性,超过50%。”
  诸多努力,是否能提升盈利能力,时间会给出答案。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