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权益产品规模的下降,以及股票ETF规模的暴增,是2024年公募基金呈现出的两个面相。对此,《财中社》之前已有相关报道。
就权益基金(股票型+混合型)整体而言,2024年份额规模增长了1445亿份,增幅2.37%,意味着投资者仍在加大对该类产品的投资力度。
不过,公募持牌机构对此的体验各不相同,尤其对那些尚未重仓布局股票ETF的机构来说,2024年是比较难熬的一年,比如上海
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即“东方红资产管理”或“东方红”)。
《财中社》梳理公募四季报数据后发现,截至2024年底,东方红权益业务份额规模同比减少204亿份,在公募持牌机构中减量居首。同期,其权益产品资产净值由1128亿元降至919亿元,已经跌回2019年。
这家昔日一度在主动权益业务上称雄的公募机构发生了什么,以至于表现出如此的疲态?
权益规模连降三年 回溯历史,2017年,主动权益产品回报率排在前10的产品中,有5只来自东方红。
这家公司也因此而声名鹊起,权益业务快速增长。2019年底,其权益产品份额规模为591亿份,资产净值为961亿元,分别较2017年底增长33.71%和35.73%。
至2021年底,其权益业务规模创下新高,份额规模为1174亿份,资产净值为2015亿元,在公募持牌机构中排在第16位。
不过,其后东方红权益业务规模连降三年。2022年至2024年底,其权益业务份额规模依次为1038亿份、907亿份及703亿份,资产净值依次为1451亿元、1128亿元及919亿元。其权益规模在公募机构中的排名也在2024年底降至第23位。
具体到2024年,东方红旗下几位主力基金经理,包括董事总经理、权益投委会主任张锋,以及权益投委会委员苗宇、秦绪文、李竞、周云等在内,所管理的产品都遭遇不同程度的净赎回。
其中,张锋管理的东方红睿玺(501049)、东方红启恒(011724)、东方红产业升级(000619)等3只产品2024年份额规模都有所下降,合计减少37.84亿份,降幅26.43%。
同期,苗宇管理的东方红睿泽(501054)份额规模减少35.60亿份,降幅达到39.93%。秦绪文管理的东方红睿元(000970)、东方红沪港深(002803)、东方红智选(013294)等产品份额规模都有所下降,合计减少11.27亿份,降幅23.60%。李竞管理的东方红启东(008985)、东方红睿和(169109)等产品份额规模合计减少23.49亿份,降幅18.71%。周云管理的东方红智华(012839)、东方红鼎元(010059)等产品份额规模合计减少19.94亿份,降幅16.36%。
张锋何以应对? 投资者持有体验不佳应是东方红权益业务规模下降的重要原因。
根据
东方财富Choice终端,2021年至2024年,东方红权益业务给持有人创造的回报分别为-70亿元、-347亿元、-158亿元及27亿元,合计-548亿元。
其中,2021年的表现尤为令投资者失望,当年上证指数及深证成指涨幅分别为4.80%和2.67%,八成以上公募机构为持有人创造了正收益。
投资策略错配则被认为是导致东方红权益业务表现不佳的原因之一。
2021年以来,其重仓持有的
贵州茅台、
洋河股份、
伊利股份、万科、
保利发展等消费及地产板块都遭遇大幅回撤,在此之前,正是这些板块为其创造了可观的收益。
但最受诟病的则是,即便进入2024年,AI成为确定性最大的赛道之一,东方红也几乎视而不见。
根据Wind资讯,截至2024年底,其重仓持有的标的是
紫金矿业、
福耀玻璃、腾讯控股、
宝钢股份、
长江电力、中国海洋石油、
宁德时代、
立讯精密、吉利汽车、
海南橡胶。
对董事总经理张锋来说,能否在2025年带领东方红破局将成为一项艰巨的挑战。
2021年8月,东方红总经理任莉离任后,时任副总经理张锋升任总经理,至今已三年有余。
(文章来源:财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