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券商中报披露收官,受市场震荡调整、IPO发行节奏变化等因素影响, 43家上市券商上半年整体业绩同比下滑。
各项主营业务中,投行业务上半年收入普遍下滑,表现疲软;自营业务则呈现出业绩分化态势;相比之下,资产管理业务表现出色,成为重要增长引擎,五个趋势值得关注:
①合并报表中,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超10亿元的券商有4家,其中,
中信证券以49.14亿元的资管业务净收入位居首位,
广发证券、
华泰证券和
国泰君安证券紧随其后,上半年收入分别为33.83亿元、22.2亿元和19.21亿元。
②上半年逾20家券商实现资管收入的增长,
财达证券、
南京证券、
首创证券、
西南证券和
国联证券等5家上市券商资管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超过一倍。
③券商中报业绩增速略好于预期,其中券商私募资管业务和FICC受益于债券牛市表现较好。下半年,大财富管理条线同比压力仍在,低基数和降本影响下行业盈利同比增速有望逐步改善。
④规模上,券商私募资管产品上半年实现了显著增长,截至上半年末,券商私募资管产品规模相比去年末增长了近5000亿元,增幅为9.3%。
⑤各家券商在加速布局资管赛道,积极设立资管子公司。券商资管子公司迎来了新成员,随着
华安证券旗下资管子公司的正式开业,当前行业资管子公司数量已达30家。此外,仍有
国海证券、
中信建投、
东兴证券、
中金公司、华创证券等多家券商正在申请资管子公司的进程中。
![](/web/img.php?http://np-newspic.dfcfw.com/download/D25290600061322886173_w1000h541.jpg)
半数券商资管收入同比增长
中报季,面对2024上半年复杂的市场环境,上市券商资管整体业务收入同比基本持平。
从同比变化看,在已披露业务经营数据的上市券商中,近半数上市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同比实现正增长。 具体来看,Wind数据显示,合并报表中,资管业务净收入排名前十券商分别是,
中信证券上半年收入49.14亿元、
广发证券33.83亿元、
华泰证券22.20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19.21亿元、
中泰证券10亿元、
海通证券8.41亿元、
财通证券8.25亿元、
东方证券7.08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6.42亿元、
中金公司5.56亿元。
此外,
首创证券、
第一创业证券、
国信证券、
申万宏源证券、
光大证券、
招商证券和
国联证券等在上半年管理业务净收入均超3亿元。
上半年,有逾20家券商实现资管收入的增长,
财达证券、
国联证券、
南京证券、
首创证券和
西南证券等5家上市券商资管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超过一倍。
国信证券、
西部证券、
东吴证券等券商的同比增幅也超过60%。
券商人士认为,券商资管业务收入的亮眼表现,一方面得益于私募资管规模增长的支撑,另一方面得益于策略灵活运用、主动管理能力增强等。
中基协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上半年,券商私募资管产品规模实现了显著增长,截至上半年末,券商私募资管产品规模合计为57976.94亿元,相比去年末增长了4931.09亿元,增幅为9.3%。其中,固收类产品为私募资管规模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截至上半年末,券商固收类私募资管产品规模为47709.82亿元,相比去年末增长了5015.88亿元,增幅为11.75%。 在策略的运用上,
国信证券表示,公司创新策略持续落地,在做好固收、权益等传统优势策略基础上,发行了挂钩黄金的固收+、挂钩衍生品的指数增强等新策略。
资管子公司加速扩容至30家
近期,券商资管子公司迎来新成员。
8月26日,
华安证券旗下资管子公司华安资管正式开业。去年9月1日,证监会核准
华安证券设立华安资管,注册地为安徽省合肥市,注册资本为6亿元,由
华安证券现金出资,出资比例100%,业务范围为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去年12月22日,华安资管工商登记手续办理完成并领取了营业执照;今年7月19日,
华安证券发布公告称,华安资管领取了《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
华安证券负责人表示,成立资管子公司,有助于公司把握大资管时代发展机遇,有助于加速公司转型发展,“华安资管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资管业务的运作效率势必大幅提高,能够更加专注于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打造专业资产管理品牌形象,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
目前,全行业已有30家券商资管子公司,包括东证资管、国泰君安资管、光证资管、海通资管、浙商资管、广发资管、华泰证券资管等。 此外,还有
中金公司、
中信建投等多家券商处于资管子公司申请队伍中。6月28日,
信达证券和
首创证券申请设立资管子公司获得反馈意见,成为今年首批获得设立资管子公司申请反馈的券商。
事实上,随着资管新规的发布与实施,证券公司通道类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大大压缩,强化主动管理能力已成为证券公司发展资产管理业务的关键。
当前,成立资管子公司申请公募牌照,成为多数券商的一致选择。券商通过设立资管子公司申请公募牌照,申请流程更为简单,获批难度也有所降低。
信达证券和
首创证券此前也都在公告中透露,待资管子公司设立后,再根据监管要求另行申请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
资管转型成效初显
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行业转型的序幕被拉开。
至今,券商资管转型已有6年,行业大变局之下,券商资管在整改的同时加快了公募化转型,加强主动管理能力。
从业务布局角度来看,“公募+私募”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券商资管业务转型的共识,尤其是公募资管业务,已经成为资管行业中公认的成长型赛道。
目前,券商正在积极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并申请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这也是券商发力资管业务、进一步推进专业化经营、寻求高质量发展的前奏。
据悉,
现已有14家券商及券商资管子获批公募业务资格,包括东证资管、中银证券、财通资管、华泰证券资管、国泰君安资管、招商资管等。还有广发资管、光证资管等几家机构在申请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 证券业内人士认为,券商拥有公募基金牌照后,可以更好地扩大发展其资产管理业务,为财富管理条线提供更多的特色化产品,为券商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业务增长点。华宝证券分析师卫以诺表示,上半年,券商管理的私募资管、公募基金、企业ABS的规模均在不同程度上实现正增长,整体呈现三大特点:加快主动管理转型、加大公募产品布局、优化企业ABS结构。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