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保险资金“掘金”另类资产投资机会动作频频,不少保险公司积极走进江苏、河南等地寻找投资机会。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险资能够更高效寻找优质投资项目。在标准化合意资产难寻的背景下,未来险资有望加码对另类资产投资,重点会关注新质生产力等相关领域的机会。
险资积极支持地方发展 近期,“险资入苏”“险资入豫”等活动召开,地方政府积极引进险资支持地方发展。
近日,苏州举办“险资入苏”推动高质量发展对接会,合计管理资产规模超50万亿元的全国六十余家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总部齐聚苏州。苏州市相关国企及县(区)与部分保险机构签署了一批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转型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项目总金额超500亿元,为2025年险资与苏州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河南金融监管局近日发布消息称,“险资入豫”保险资管河南行2024产融对接会在郑州举行。河南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旨在促进各保险资管机构找到保险资金与河南经济发展的契合点,共享河南的发展机遇,支持河南的发展,共同发挥保险资金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中泰证券策略分析师张文宇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地方政府引进险资投资可以实现“双赢”:一方面,险资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地方政府的项目需要险资的长期支持;另一方面,险资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可以高效寻找合意资产,并通过债权、股权等另类投资工具持续投资地方项目。
险资的另类投资工具主要包括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保险私募基金等。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会长贺竹君介绍,从协会对保险资管产品的登记情况来看,截至2024年11月底,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保险私募基金登记数量合计约3700只,登记规模合计约7.8万亿元。
“这些资金投资周期较长,既为保险行业提供了稳定收益,也是保险资金对接实体经济、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最直接有效的工具。”贺竹君说。
预计险资加码另类投资 “每年年初都是我们比较忙的时候,因为要对宏观政策和经济进行全年研判,并且寻找今年可以投资的领域和优质项目。”一家大型保险资管公司另类投资部门相关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在挖掘另类资产投资机会时,险资不仅仅是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还会利用自身投研优势积极布局。例如,2024年12月31日,泰康人寿出资成立北京京能新能源并购股权投资基金,就是为了挖掘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机会。此外,2024年
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人保资本等先后出资设立基金,聚焦银发经济、现代化产业等领域。
在上海荣正企业咨询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监张炜看来,预计今年险资会加大对另类资产的投资力度,因为随着市场利率下行、资本市场波动加大,险资寻找合意的标准化资产难度增加,而另类投资可以通过更加灵活的方式直接投资于企业和项目,能实现长期投资和增厚收益的目标。
实际上,险资已经在加大对未上市企业股权的投资力度。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共披露了险资投资的5笔大额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力度相较2023年有所增加。
关注新质生产力等领域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险资“掘金”另类资产,可能会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等相关领域的机会。
“保险资金是长期资金,这意味着投资需要注重长期性和稳健性,因此国家政策支持的领域是其关注的重点。”上述另类投资部门相关人员说,在政策和监管指引下,未来培育新质生产力是大方向,其中会涌现出很多的投资机会。而从险资匹配负债端需求来看,保险与养老产业天然契合,积极加大对养老领域的投资,可以有效赋能负债端的保单销售,也会是险资投资的重点。
险资投资另类资产需要关注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张炜表示,一方面是另类资产投资具备较高的不确定性,而险资投资偏好稳健和审慎,这两者存在一些矛盾,需要险企提升对风险的研判能力;另一方面,现行监管制度下,险企投资另类资产会占用较多资本,因此险企还要考虑偿付能力充足率的问题。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