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出口突破6万亿元 中国外贸顶压前行更显韧性,中泰证券最新消息,600918最新信息

《 中泰证券 600918 》

涨停原因 | 十大股东 | 历史市盈率 | 龙虎榜

财务数据 | 分红股息 | 历史市净率 | 资金流

一季度出口突破6万亿元 中国外贸顶压前行更显韧性
2025-04-15 05:02:00
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我国一季度外贸交出超预期答卷。
  根据海关总署4月14日发布的数据,以人民币计,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1.3%。其中,出口6.13万亿元,增长6.9%;进口4.17万亿元,下降6%。
  这是今年以来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速首次转负为正,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其中,一季度出口增速高于1~2月出口增速3.5个百分点。
  在国务院新闻办同日举办的2025年一季度进出口情况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因素依然较多的情况下,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实现平稳增长,发展的质量也在稳步提升。
  3月出口高增长背后
  “除了上年同期基数较低外,主要与外需韧性较强以及‘抢出口’效应持续发酵直接相关。”东方金诚宏观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表示,3月出口同比增速显著加快,明显强于季节性,超出了市场普遍预期。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上年同期基数明显偏低。2024年3月出口同比增速为-7.6%,而2024年1~2月出口增速为7.1%。二是当月外需仍有较强韧性。其中,一季度各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指数均处于扩张区间,3月韩国、越南出口都保持较强增长态势。最后,在美国对全球加征关税之前,或还存在一定“抢出口”效应。
  中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杨畅也认为,3月出口同比高增,既有环比走升的因素,也存在上年基数偏低的因素。
  在上述国新办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一季度,我国出口规模突破了6万亿元,实现6.9%的较快增长,在压力下展现了较强的韧性,可以从需求、创新和竞争力几个方面看。
  在国际市场需求方面,一季度,全球制造业PMI均值是49.9%,高于去年四季度,也高于去年同期。其中,亚洲、非洲3月份的制造业均在扩张期间。海关数据显示,我国对上述地区出口分别增长7.8%、12.5%,增速均高于整体。欧盟和英国的消费支出环比增加,消费者信心指数也相对稳定,推动了上述市场对我国产品的需求。一季度,我国对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都实现了增长。
  在国内产业创新方面,中国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动能强劲。比如,我国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连续4年保持增长势头,一季度继续增长10.8%;专用装备出口连续9年增长,一季度增长16.2%。一季度,风力发电机组、锂电池、电动汽车等出口分别增长43.2%、18.8%和8.2%。
  同时,广大外贸经营主体快速响应全球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一些传统产业凭借着配套齐全、转型升级快、经营灵活的优势,比如玩具、服装等行业,通过小订单、多批次、快速反应的“小单快反”模式,将交货周期从原来的1个月大幅压缩到1周以内,显著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在消费品领域,一季度,我国对欧盟出口体育用品,对东南亚出口化妆品均呈现两位数增长。
  外贸呈现四个积极变化
  在上述国新办发布会上,王令浚介绍,一季度外贸具体呈现了四个方面的积极变化:一是经营主体活跃度进一步增强。一季度,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52.9万家,比去年同期增加3.3万家。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创下历史同期新高,达45.5万家,占同期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总数的86.1%。
  二是对外合作空间进一步拓展。一季度,我国与传统市场的贸易保持较强韧性,对德国、西班牙、英国等进出口都实现较快增长。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走深走实,对共建国家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0.9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增长7.1%,对中亚五国增长6.9%。
  三是区域开放布局进一步优化。我国中西部地区不断发挥自身优势,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外贸潜力进一步释放。一季度,中西部地区进出口1.84万亿元,增长8.7%,增速比全国整体增速高7.4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出口比重也比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到了17.9%。
  四是外贸的“含新量”进一步提升。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培育了一批配套能力强、产品性能优的装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促进了中国外贸向“新”而行。一季度,装备制造业产品进出口增长7.6%,占据外贸进出口的“半壁江山”。国潮新品不断推出,自主品牌产品出口规模逐年增长、占比不断走高,一季度继续增长10.2%,占出口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22.8%。
  其中,一季度,我国对外合作空间进一步拓展,包括与传统市场的贸易保持较强韧性,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走深走实。
  杨畅提出,从对不同地区的出口情况来看,我国3月对主要经济体的同比增速均实现了提升,显现出较强的季节性和外需普遍复苏的态势。
  从增速来看,东盟无疑是其中的一大亮点。
  吕大良介绍,今年一季度,东盟继续稳居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进出口1.71万亿元,同比增长7.1%,占我国整体外贸的比重提升到16.6%。具体到品类,一季度制造业产品占我国与东盟贸易的比重达到90.1%。
  其中,我国对东盟出口平板显示模组、汽车零配件、锂电池增速均超两成;我国自东盟进口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部件、印刷电路、纺织原料等保持增长。从国际运输来看,一季度,我国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运输对东盟的进出口分别增长了37%、23.2%、5.8%和16.4%。
  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
  4月以来,美国掀起新一轮贸易战,加剧了全球贸易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
  冯琳认为,2024年美国平均关税税率为2.3%,但从今年4月开始美国实际关税税率仍将出现一次大幅跃升,将对全球产业链形成很大扰动。
  冯琳认为,一季度进口偏弱,进口额累计同比较大幅度下滑,背后主要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贸易战影响出口环节进口需求,以及1~2月日历天数和工作日天数少于上年同期等因素影响。其中,价格因素拖累效应最为显著。
  冯琳表示,在4月特朗普政府掀起全球贸易战、外部经贸环境变数骤然加大的背景下,接下来稳外贸措施会显著加码,着力扩大内需,缓解外需下滑对出口行业乃至整体宏观经济的影响。为此,今年在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全面发力,特别是大力提振国内消费的政策取向下,外部波动对整体宏观经济运行的冲击可控。
  “当前,我国出口确实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但是‘天塌不下来’。”吕大良在上述发布会上说,近年来,我国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深化与各方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同时,中国内需市场广阔,是重要的大后方。总之,我国将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